矿产与地质

矿产与地质

  • 陕西华阳川超大型铀铌铅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郭金锁;江宏君;凌锦兰;钟智慧;

    华阳川超大型铀铌铅矿床位于小秦岭构造带西段。矿区侵入岩、脉岩以及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分布受岩脉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成矿过程可分为伟晶岩成矿期(1.8 Ga)、碳酸岩成矿期(220~200 Ma)和晚期叠加成矿期(135~129 Ma),对应形成伟晶岩型矿石和碳酸岩型矿石,以后者为主。伟晶岩矿石主要发育钾化、黑云母化、褐帘石化、磁铁矿化、磷灰石化蚀变;碳酸岩矿石主要发育霓长岩化作用,形成霓辉石、磁铁矿、钾长石、褐帘石、角闪石、黑云母、独居石以及重晶石、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等。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铌钛铀矿、晶质铀矿、方铅矿。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在综合分析华阳川铀铌铅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多期次活动的NW向华阳川深大断裂、元古代花岗斑岩和花岗伟晶岩、印支期的火成碳酸岩脉、太古代片麻岩以及印支—燕山期的老牛山和华山岩体“六位一体”共同作用形成华阳川超大型矿床。

    2025年03期 v.39;No.231 37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6K]
  •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分带特征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基于深部勘查新发现共伴生铅锌矿的启示

    黄国军;郭建祥;马隆文;庞运权;李镇;李莉;陈永琳;

    本研究聚焦于广西凤凰山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目的在于系统性地识别深层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分带成矿机制,通过对同位素分析数据和Ag、Pb、Zn、Cu等主要矿源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解析,建立凤凰山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模式,揭示矿区中深部可能存在中高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及其找矿潜力。建议在主控矿断裂F_1的转折位置进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在已知铅锌矿体下部,探索铜矿化特征,以便在矿山深层探寻新的矿产资源并为进行资源评估和制定开采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39;No.231 38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 南岭中段铁石垅铅锌矿床深部大规模锡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朱文兵;杜云;肖荣;张贻舟;陈志超;蔡毅;蒋亚君;陈启亮;曾志方;

    铁石垅(桥口)铅锌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是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以往被认为是中低温热液成矿,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对象主要为铅锌矿。近几年,随着矿区深边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综合研究的深入,在铅锌矿床深部新发现大规模的中高温锡矿化,已经圈定出工业铅锌锡(锡)矿体9个。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构造控制,赋存于强硅化、绿泥石化蚀变构造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状、脉状、角砾状;含锡矿物以锡石为主,其次为硫银锡矿;其他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白钨矿及含银矿物等,具有典型的蚀变构造岩型锡石硫化物矿物组合特征。现有勘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该矿床是一个具有高温—中温—低温多阶段成矿特征的岩浆期后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锡矿找矿潜力。该矿床深部大规模锡矿化的发现,对湘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寻找隐伏锡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395-402+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 贵州凯里市硐下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张锡贵;房斌;何善立;代胜;

    贵州凯里市硐下地区铅锌矿床位于区域性湖南(花垣)—铜仁(松桃)—凯里(挂丁)—都匀(三都)北东向深大断裂北西盘凯里东侧挂丁镇附近,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中上部,在该区柏松、硐下及龙井街一带寒武系清虚洞组地层上部和顶部发现两个铅锌含矿层。近些年来,各地勘单位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采取有效的勘查手段,在该区累计查明铅+锌金属量大约35万吨,达到中型铅锌矿床规模,实现黔东铅锌成矿带中部的找矿突破。为此,文章根据近年来的找矿勘查成果所取得的认识,与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凯里地区硐下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对该区铅锌矿后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403-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2K]
  • 贵州省凯里市洛榜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夏昌亮;周福明;栗欢欢;孙腾蛟;吴帮继;

    贵州省凯里市新近发现一个具有中型规模的铝土矿床——洛榜铝土矿。文章详细论述洛榜铝土矿床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以及主要找矿标志。通过野外地质测量、露头观察、钻探工程手段及室内显微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研究工作,初步确定:(1)该铝土矿床形态呈缓倾斜的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沿走向长约1200 m,延深140~1200 m;矿体倾向NW,矿体厚度0.80~4.00 m,平均厚度1.48 m,矿床规模属于中型;(2)矿石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其次是黏土矿物,另含有少量铁质,黄铁矿,石英,陆源碎屑;(3)矿石构造为层状构造和碎屑状构造;(4)矿石结构主要为泥晶含粉屑含砾屑砂屑结构、微—泥晶含砾粉砂屑结构和微—泥晶豆鲕粒结构;(5)矿石类型为豆鲕状铝土矿、碎屑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该矿区间接找矿标志为梁山组(P_2l)碎屑岩地层、煤层及赤铁矿,主要找矿标志为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附近铝土矿。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潜力和勘查前景。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地区继续寻找类似半隐伏、隐伏铝土矿床打下良好的的地质信息基础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412-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2K]
  • 崤山地区半宽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徐书奎;

    半宽金矿为崤山地区最早发现的金矿床之一,通过对半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半宽金矿矿体主要就位于与拆离断层垂直或大角度斜交的NE向、近EW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带内,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幔源物质,成矿流体显示出混合流体特征,属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体系。区内发育的拆离断层是区域成矿物质上涌的重要通道,在拆离断层带中深部结晶基底地层中发育的张扭性断裂构造内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2025年03期 v.39;No.231 42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0K]
  • 广西凭祥市龙塘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

    黄光爱;廖海志;黄志刚;叶少剑;李昌明;李伟;

    近年来,凭祥市龙塘金矿历经持续开采,其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据地质调查与研究分析表明,该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NE向断裂构造,并且在主断裂旁侧的NE向次级羽状断裂带区域呈现高度富集的特征。金矿体的赋矿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合山组。龙塘金矿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态存在,呈微细粒浸染状均匀分布。黄铁矿(多已次生蚀变为褐铁矿)与毒砂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围岩蚀变现象显著,主要为硅化、黄(褐)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通过对矿化岩石及原岩的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二者均不存在Ce异常现象,这表明成矿溶液在成矿过程中始终处于弱还原环境。根据蚀变矿物特征判断,该矿床的形成温度属于低—中温区间。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等综合判断,该矿床的形成时期应晚于中三叠世。龙塘金矿可归类为独具特色的“龙塘式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2025年03期 v.39;No.231 43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 黔东三穗向斜583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莫帮洪;隆兆笃;王健;

    黔东三穗向斜583矿点位于湘西北—黔中铀多金属成矿带南部,工作程度较低。在收集前人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黑色岩系沉积型、沉积改造型铀成矿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型铀矿受层位及岩性控制,品位较低,厚度较薄。沉积改造型铀矿受构造控制,产于断层破碎带内,品位较高,厚度较大,浅钻揭露显示沿倾向深部矿化有变好的趋势。三穗向斜具有有利的铀源、岩性、构造和热源条件,找矿主攻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铀矿。同时,目的层含有5层钒矿,具有较好的综合找矿潜力。

    2025年03期 v.39;No.231 439-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 湖北大悟县钨子铺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

    龚光林;

    湖北大悟县钨子铺萤石矿位于西大别山造山带南麓,矿区出露地层为南华系七角山岩组片岩段、片麻岩段和粒岩段,岩浆岩主要为南华纪二长花岗岩、辉长岩及白垩纪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脉等。矿区构造主体呈NE向,断裂构造发育,发育NW向断裂。矿体受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呈透镜状、脉状产于红安岩群七角山组变质杂岩中。赋矿围岩为碎裂白云二长变粒岩、白云二长片麻岩,矿化发育地段具强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等,萤石矿物以细脉穿插发育于赋矿碎裂硅化变粒岩中,为硅酸盐岩石中的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综合分析地质、化探数据,认为萤石矿与深部花岗斑岩体相关,矿化具有钼矿化、萤石、金矿化的垂直分带特征,沿断裂破碎带具有浅部找金、深部找萤石矿的找矿前景。

    2025年03期 v.39;No.231 446-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4K]
  • 豫西砭上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贺梓宸;史琳;岳琳溪;王嘉峥;何鹏;柴思捷;李福斌;

    砭上萤石矿床位于河南省栾川县砭上村一带的合峪花岗岩基与熊耳群火山岩地层的接触带部位,是合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赋矿围岩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及英安岩,矿化受断层控制明显。基于对前期研究文献的综述以及实地勘察的数据,深入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条件,并通过与矿区附近其它萤石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对比,总结了有效的找矿标志,对区域内同类成矿条件地区萤石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5年03期 v.39;No.231 454-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河南鲁山—舞钢地区石墨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

    张燕赞;宋君;张阳;

    鲁山—舞钢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石墨矿成矿区域,为进一步总结该地区石墨矿成矿规律,评价找矿前景,采用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激电测深和样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石墨矿床受特定地层层位控制,石墨矿体与含矿岩系中大理岩带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石墨矿床的形成为多期变质作用的结果。根据地质调查和物探测量结果,圈定了三处找矿远景区,预测在埋深500 m以浅可能找到大中型石墨矿床三处,预估石墨矿资源量(380~620)×10~(4 )t。

    2025年03期 v.39;No.231 46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9K]
  • 河南泌阳凹陷天然碱矿沉积成矿模式及成因探讨

    李文涛;赵世民;宋辉;李华伟;王涛;

    泌阳凹陷天然碱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西北,是近年来我国盆地中发现的一重要盐类矿床。凹陷面积1 000 km~2,周边物源丰富,在盆地内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构成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凹陷演化史研究和三维地震测量,构建出天然碱各成矿期的演化特征。矿床成因研究分析表明,成矿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周边的地层及岩浆岩;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促进卤水的形成并向天然碱转化;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是天然碱成矿的必要条件,并提出深浅水复合成矿模式。

    2025年03期 v.39;No.231 47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8K]
  • 滇西北香格里拉市红牛铜矿床矿体连接工业指标对比研究

    陶兴雄;何建生;赵成峰;彭波;陈勇;

    红牛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义敦岛弧带南段之格咱压性弧,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SURPAC三维软件构建五套不同工业指标体系铜矿体三维模型,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估算资源量,对不同方案铜矿体特征、总资源量、品级资源量、主矿体资源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从第一方案到第五方案,铜矿体总金属量、各品级金属量、主矿体金属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矿体整体由“小多杂散差”向“大少简集好”转变,矿床平均品位降低但不贫。文章初步提出该矿区采用铜边界品位0.2%、最小可采厚度2 m、夹石剔除厚度4 m进行矿体连接最适合矿山勘查开发,为实现矿山机械化、规模化开采,提高采矿效率和回采率及资源利用率,降低矿山开采经济成本,防范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3期 v.39;No.231 482-492+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3K]
  • 湖南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以郴州市为例

    余小艳;

    湖南省郴州市铋、钨、锡、铅等金属矿产和萤石、隐晶质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是矿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矿业结构布局不优、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产业链延伸不足、精深加工严重缺失、找矿勘查投入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郴州市矿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矿产资源禀赋及矿业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矿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2025年03期 v.39;No.231 493-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6K]
  • 浙江省数字化绿色矿山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叶武;张成;黄磊;吴丽斌;

    浙江省深化矿业绿色发展,以数字化升级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为基础,建设越界开采预警、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和定位跟踪等系统及场景应用、决策分析等平台,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数字化矿山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越界开采预警判别、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缺失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数字化矿山的健康发展。

    2025年03期 v.39;No.231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岩石矿物研究

  • 广西大厂笼箱盖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岩石成因、成矿潜力及构造环境的指示

    滕建青;周荣幸;张珩清;宫研;韦良喜;黄尚恒;罗晓科;梁东财;韦松良;

    丹池成矿带是国内外著名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内产出有世界级的大厂锡多金属矿床。龙箱盖岩体是大厂出露较好,规模最大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其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被认为是区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然而,目前对该岩体岩石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却存有较大争议或缺乏研究。文章以大厂龙箱盖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方法来探讨岩体成因类型,源区特征、演化过程及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龙箱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形成年龄为89.7±2.6 Ma(MSWD=0.63)。岩体具有高硅、高钾钙碱性特性,为过铝质—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富集Rb、Th、U、Nb等大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Zr等元素,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总体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形配分模式。岩体中可见黄玉、萤石、电气石等富氟矿物、未见原生磁铁矿、赤铁矿、石膏等高氧逸度矿物说明岩浆偏还原,富含F、Cl、B等挥发性组分并经历高度分异结晶。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拉张环境,经元古代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并加入少量地幔成分而成。

    2025年03期 v.39;No.231 506-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3K]
  • 开鲁盆地宝龙山铀矿床姚家组沉积特征及对铀成矿的制约

    刘悦;张鑫;

    开鲁盆地位于松辽盆地的西南部,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勘查区,铀矿化主要产于上白垩统姚家组。文章旨在深入研究开鲁盆地宝龙山铀矿区姚家组的沉积相特征、铀矿物类型与赋存状态,并探讨沉积相对铀成矿的制约作用。为此,运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区钻孔岩芯编录、沉积相分析以及样品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姚家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相,其次为曲流河相;铀矿物包括铀石、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等,铀赋存形式有独立铀矿物、类质同象和吸附等。姚家组矿化段岩性以砂岩为主,粒度变化较大且含砂量较高,具有辫状河沉积特征;辫状河砂体厚度大、分布稳定,连通性、成层性和渗透性好,有利于流体渗透运移和铀成矿;铀矿化含氧流体沿渗透性好的砂体流动可形成层间氧化带,渗透性稍差的砂体形成过渡带,于上下氧化带之间形成灰色砂体,有利于铀富集成矿。因而,姚家组沉积相特征、砂体、氧化还原条件等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研究三者关系对开鲁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52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6K]
  • 内蒙古阿拉善蒙根乌拉地区岩浆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

    盖明超;

    内蒙古阿拉善蒙根乌拉地区位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陆缘增生带,属于额济纳—雅干华力西期铁、金、铜、钼、镍成矿带东部。本文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呼伦布斯格等二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以本区岩浆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物理等手段,研究其成因及成矿潜力,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意义。研究表明本区赋矿岩浆岩多为高硅、富碱、过铝质花岗岩,侵入时代为中三叠世,具有铀、钍矿化,认为非造山期交代成因可能是造成其矿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2025年03期 v.39;No.231 540-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1K]
  • 地表风化氧化作用对暗色泥页岩孔隙特征的影响——以山西中南部为例

    邹艳;刘刚;穆驰;

    为探讨野外露头暗色泥页岩样品对页岩气藏储层孔隙特征的反映程度,本次研究通过实验测试手段对比分析钻孔暗色泥页岩样品与野外露头样品的孔隙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在压汞数据中野外露头样品的孔隙度及孔容远大于钻孔样品,野外露头样品的平均孔隙度约为钻孔样的2.5倍,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数据显示,野外露头样品与钻孔样品1~50 nm孔隙孔容与比表面积并没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反映地表风化作用对小于50 nm的孔隙影响较小,而对大于50 nm的孔隙影响则较大,其原因在于储层中小于50 nm的纳米级孔隙以有机质纳米孔为主,而50~10 000 nm范围内的孔隙,其中含量大量的粒间孔隙,易受空气、水、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鉴于野外露头样品压汞数据误差大,不能反映气藏储层的真实孔隙特征;在钻孔样品有限的情况下,可利用野外露头样品低温氮气吸附数据表征小于50 nm的孔隙特征,以此作为实际页岩气藏孔隙特征的参考。

    2025年03期 v.39;No.231 552-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1K]

物探与化探

  • 内蒙古崔家地银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佟匡胤;缪经彤;刘靖雯;张玉鹏;杨勇;史冬岩;张坤;

    内蒙古崔家地一带位于李清地铅锌银矿床的中矿带,隶属于大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具有寻找热液型银铅锌矿的前景。为查明崔家地中矿带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远景区,在区内开展1:5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对区内元素含量、分布及元素组合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Ag、Pb为本区成矿潜力大的优势成矿元素,Mn、As、Sb、Cd是与Ag、Pb矿化关系密切的重要找矿指示元素;利用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四种不同的元素组合:F1(Pb-Ag-Mn-As-Sb-Mo)、F2(Cu-Cd-Zn-As-Sb)、F3(W-Au)和F4(S),其中F1因子得分图可以有效的识别和提取Ag-Pb矿致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同时在区内圈定8处综合异常,优选出AP3、AP4-甲类综合异常区为最佳银铅锌矿找矿远景区,为崔家地银多金属矿区的后续勘查工作提供坚实的地球化学依据。

    2025年03期 v.39;No.231 562-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3K]
  • 内蒙古巴日图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朱勇;陈碧莹;张叶鹏;陈云华;刘程慧;

    在内蒙巴日图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主成矿元素Cu、Pb、Zn与Sn、Sb、As、Ag相关系数较大,为0.418~0.660,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的Mo、W元素与Bi、Ag相关系数为0.306~0.470,呈弱相关至中等程度相关。进一步确定异常下限并圈定异常,共圈定四处综合异常,对其进行详细的推断解释。结合研究区地质、矿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开展找矿预测,对AP3异常进行了钻孔验证,共发现7层斑岩型辉钼矿(化)体及铅锌矿(化)体。表明研究区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工作的有效性。

    2025年03期 v.39;No.231 572-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4K]

水文工程环境

  • 山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探索实践与思考

    刘知;刘瑾;杨波;刘小松;王鑫;

    据统计81%的地质灾害发生在登记在册隐患点之外,国家自然资源部结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管控模式。山西省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早一批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的省份。文章在归纳山西省地质灾害现状和面临的风险挑战基础上,基于全省开展的4个“风险双控”试点县的实践经验建立山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双控”试点体系,分析当前管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阐述“制定标准、风险识别、监测预警、智慧管理”这四大方法介绍山西省如何通过管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最终构建分级分类分区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体系,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基本实现“一图一网、一灾一码,科学防控、智慧管理”的双控管理目标,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上述成果切实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为山西全省推广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工作探索技术路径,积累了“试点经验”。

    2025年03期 v.39;No.231 58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4K]
  • 常州大石包山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措施

    何伟;林冬语;宋京雷;王亚山;张纪星;黄峥;

    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大石包山灰岩矿东侧边坡的稳定性,首先查明研究区内的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随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对三个典型的边坡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边坡整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开挖后坡面位移、应力、剪切应变的变化规律,最后针对不稳定的工况提出相应的边坡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的三个典型剖面中,剖面1-1'在开挖后属于基本稳定状态,剖面2-2'与剖面3-3'开挖后处于不稳定状态;开挖导致坡面应力集中范围增大,剪应变范围增大,出现明显贯通带,坡稳定性系数由1.023下降至0.643,边坡稳定性下降;在各计算工况下,治理后边坡产生位移的区域减少、拉应力明显下降、无明显的剪应变增量贯通区域、治理后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上升至1.461,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上升至1.371,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上升至1.230。排水工程、削坡减载与进行坡面绿化治理的边坡治理措施对该边坡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2025年03期 v.39;No.231 597-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2K]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矿产地质勘查安全隐患预测方法研究

    谢优明;唐荣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矿产地质勘查逐渐成为我国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忽视。鉴于此,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矿产地质勘探安全隐患预测方法。首先,构建地质勘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类型及影响因素数据库;其次,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地质勘查数据并学习勘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模式;然后,根据学习模式进行安全隐患预测,以提前预警,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极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可以显著提高矿产地质勘查的安全性,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采。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在矿产地质勘查安全隐患预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勘探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具有高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39;No.231 608-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基于奥陶系灰岩顶部压力变化与裂隙发育的微震监测水害预测方法

    龙御;马宁;蔡卓凡;孙黄利;

    煤矿工作面开采面临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危害的重大安全问题,为加强对煤炭矿井工作面奥陶系岩溶水危害的预测,提出基于奥陶系岩层顶部压力变化与裂隙发育的微震监测水害预测方法。首先在矿井工作面附近布置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其次采用微震事件矩张量震源机制反演与动态参数分析对奥陶系岩层顶部裂隙发育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基于Wallace-Bott假设地应力反演法对奥陶系岩层顶部压力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奥陶系岩溶水文观测孔中水压变化情况对其顶部可能出现的水害进行预测。通过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监测宽度超过120 m,解释的4处潜在水害区都为井下工作所验证,解释范围最大宽度与最小宽度分别为约120 m与25 m,证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对工作面的潜在水害区域进行预测。

    2025年03期 v.39;No.231 614-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方法与技术

  • 火焰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氧化铜矿石中酸溶铜的含量

    唐荣盛;陈祝炳;黄环;廖云安;王蒋亮;田松;

    氧化铜矿石中酸溶铜的含量是铜矿石的勘查、选矿和冶炼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传统方法存在加热蒸干含硫酸滤液冒烟时间过长,实验过程消耗硝酸、硫酸多等弊端,不利于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通过对铜矿石中酸溶铜浸取液浓度和体积、浸取时间、无水亚硫酸钠用量及离心转速、时间等进行条件试验,舍弃了过滤和滤液加热蒸干流程,获得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样品经含1.0 gNa_2SO_3的5%(v/v)硫酸提取溶液室温机械振荡60 min后,采用离心分离浸出液,使用提取溶液基体匹配配制铜标准曲线系列溶液,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离心分离浸出上清液中的铜含量,得到铜矿石中酸溶性铜的含量,方法中酸溶铜加标回收率在95%~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7%~2.0%之间。

    2025年03期 v.39;No.231 623-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广西南流江中下游流域锆英石砂矿勘查工作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李活英;黄山;谷志岩;李学彪;黄如兰;周奇明;陈永琳;黄长帅;

    本文探讨研究流域型锆英石砂矿勘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广西南流江中下游流域锆英石砂矿勘查为例,提出了“采用Ф110 mm口径先钻进后套管跟进工艺、采用原矿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目标矿物以锆英石及钛铁矿为主、品位换算采用规范明确的公式、采用混圈的办法圈定矿体和估算资源”等相应解决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同行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39;No.231 628-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 重砂矿物鉴定中微化分析方法应用及其指示意义

    马慧英;陈剑锋;杜云;曹创华;文春华;向轲;田磊;谭陈诚;罗来;贺良;

    重砂矿物分析在探索成因矿物学与矿物组合的实践领域中意义重大,而重砂鉴定则是矿物鉴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在物理风化和化学侵蚀或远距离搬运过程中,重砂矿物往往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晶形、光泽及透明度等物理特征,为重砂的鉴定与分析工作增加了难度。本研究基于湘中紫云山及南岭西段苗儿山等区域的重砂鉴定实践,在广泛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特定的微化分析方法,细致观察并记录重砂矿物的显微反应,总结含Ba、Pb、Zn元素矿物的微化反应特征及其重砂鉴定的指示意义。微化分析方法应用丰富了重砂鉴定的技术手段,深入挖掘矿物成因学信息,有助于对重砂矿物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的理解,进而促进矿物原生体的确定,为野外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力的找矿技术支撑。

    2025年03期 v.39;No.231 636-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 欢迎订阅2025年《矿产与地质》(双月刊)

    <正>《矿产与地质》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地质类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资讯网、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多次获得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奖。

    2025年03期 v.39;No.231 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