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与地质

  • 川西南孔玉-会理地区内生金矿床成矿规律

    葛良胜,郭晓东,邹依林,李麦兑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角度阐述了研究区的金矿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及在不同成矿地质环境中产出的主要金矿床类型,代表性金矿床地质特征。从金成矿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结合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的时间演化,总结了金矿成矿地层控矿规律、构造控矿规律、岩浆岩控矿规律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广东石岭碱性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肖振宇,汪礼明,杨学明,杨晓勇

    广东石岭碱性杂岩体岩石矿物和岩石化学研究表明,杂岩体以霞石角闪正长岩、角闪正长岩为主,黑云母正长岩等岩石组成,为A-型花岗岩分异结晶作用所形成。产于板内引张构造环境,与深大断裂有关。岩体本身已构成霞石正长岩矿床,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和经济价值。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云南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李志群

    红土型金矿是云南找金工作的主攻类型之一。云南新构造期运动是红土型金矿的主成矿期,地壳的快速抬升,古气候与古地貌的变化,表现出红土型风化壳剖面发育不全,成熟度低,厚度不大,对基岩含金性依存度高等特点。云南红土型金矿成矿作用为红土化作用的初、中期阶段,其金矿类型有岩控型、层控型和构控型三种。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李惠,张文华,郑涛,刘宝林,刘振昌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矿体向下延深较大。-700m处叠加晕的显示,表明矿体仍向深部延伸,1997年钻探控制了-900m,矿体还未尖灭。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安岳区块化探异常成因与油气保存预测

    吕宗刚,宋华清,贾国相,颜自给,赵友方

    四川盆地安岳区块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储藏等地质构造条件,但多年的油气勘探,只发现少量的油和气。近年来,在该区内运用轻烃(C1)、重烃(C+2)、后生碳酸盐(ΔC)、吸附相态汞(Hg)、电导率(Ks)和二价铁(Fe2+)等化探方法,分析研究了C1、C+2、ΔC和Hg等指标化探异常的分布规律,统计烃类比值:干燥系数(C1/ΣCn)、平衡系数(C1+C2/C3+C4+C5)和湿度系数(C2+C3+C4/C1+C2+C3+C4)·100,认为该区地下油气藏已处于逸散晚期演化阶段,阐明了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差的原因。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确定重磁场源埋深及形态参数的二种方法

    黄锡柳,阮百尧

    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或最小二乘法对实测重磁异常最大值及其上延异常最大值进行适当处理,可以获得二种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反演重磁异常场源埋深及形态参数的方法。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陕西略阳铜厂铜矿床成矿机制分析

    丁振举,姚书振,方金云

    从铜厂铜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铅同位素特征及示踪结果,结合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与成矿年代资料,指出铜厂铜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与动力变质热液叠加复合型矿床。成矿物质既有来自火山岩围岩的,又有源于岩体本身的,是多源复因矿床。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姜宝龙

    黑龙江老柞山大型金矿床由东、中、西矿带组成,东矿带矿体产于兴东群大马河组中,中矿带矿体产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与混合岩接触带矽卡岩中,西矿带矿体产于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内。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混合岩化作用,韧性剪切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的成矿过程。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时俊峰,李晨晖

    农坪金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燕山期英云闪长(斑)岩接触带英云闪长(斑)岩体内。矿化类型为含金硅化蚀变岩型,矿体受NW、NE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型。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峪耳崖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研究

    吴丹,廖香俊

    峪耳崖金矿黄铁矿的形态、粒度、化学成分、热电系数、硫同位素特征表明:黄铁矿的金含量由早阶段至晚阶段随着自形程度降低、粒度变小而增高;峪耳崖金矿北矿带7中段以下仍有矿脉延伸;峪耳崖金矿的硫来源于深部。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云南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范洪斌,刘永先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晶体粗大,颜色呈黄绿至翠绿色,少数呈蓝绿色。其钒含量(V2O3为0.08%~1.83%),明显高于世界上其它产地的祖母绿。光吸收谱研究表明其颜色是由Cr3+、V3+、Fe2+及Fe3+过渡金属离子综合作用引起的。云南祖母绿开发前景可观,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宝石和矿产资源。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绿柱石中隧道水的红外光谱

    李湘祁,胡祥昭,袁奎荣

    应用富里叶变换红外谱仪研究了三个含碱绿柱石样(包括原样与热处理样)。将3435cm-1宽吸收带归属于与铁离子成键的水。谱图表明隧道水的大量脱去是在800℃以上的温度开始的,对于富碱样品,更可能是在1000℃以后开始。隧道中碱金属离子的阻塞作用是造成绿柱石隧道水难以失去的重要原因。

    1998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