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国相2000年S1期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贾国相
介绍了国内外油气化探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重点阐述了桂林矿产地质研究的油气化探研究工作的进展及主要成果
2000年S1期 420-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黎武,董平,黄雄威
介绍了野外工作方法及土壤中吸附烃、土壤吸附汞、土壤后生碳酸盐 ( Δ C)、土壤电导率、土壤卤素 ( F、Cl、Br、I)、土壤二价铁、土壤荧光和紫外荧光等多种油气化探找矿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2000年S1期 426-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贾国相
从地表化探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采集层位和介质的统一、采集可靠性的相关检验、吸附烃样品脱气温度的选择 ,以及不同景观条件下背景值的确定方法等 5个方面 ,介绍了油气综合化探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 ,将有助于追踪与地下油气藏密切相关的地表综合异常
2000年S1期 436-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徐庆鸿
通过对油气田上方烃的微渗漏和分异作用及其在地表土壤中的吸附叠加方式的研究 ,认为目前通常所用烃指标的单组分数据统计背景和划分异常的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 ,提出利用烃多元组分相关综合特征确定背景并筛选出各背景中与油气藏有关的烃异常的新思路。该方法通过在已知油气田上的应用 ,证明其效果十分显著 ,与单一烃指标方法相比 ,大大缩小了勘探靶区范围并提高钻探成功率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0年S1期 44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黎武
在广西百色盆地试验研究了土壤荧光光谱法、土壤紫外荧光光谱法、土壤二价铁测试法、微量元素指标找油气前景及土壤吸附丝测量等找油气的新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是这些方法的试验结果
2000年S1期 450-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黎武
以百色盆地为例 ,介绍一种对各种油气指标评分的方法评价油气远景区
2000年S1期 456-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
研究百色盆地油气综合化探异常 ,指出断块 (断鼻 )型、演化型、断层裂隙型、浅层油藏、浅层气藏等油气藏的异常特征 ,是评价油气藏的基础和寻找油气藏的地球化学依据
2000年S1期 46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黎武
以百色等油田的测试数据为依据 ,讨论了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成因和形成模式
2000年S1期 47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贾国相
以百色等油田测试数据为依据 ,从理论上探讨了综合化探异常模式的形成机理和理想模式
2000年S1期 48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周奇明,贾国相,赵友方,阳翔,姚锦琪,何政才
油气藏各发展时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 ,根据形态组合 ,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 ,为油气钻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2000年S1期 49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周奇明,贾国相,姚锦琪,阳翔,何政才
通过大量实践 ,总结了单层气气藏、含双层气气藏和多层气气藏在理想条件下的异常形态特征 ,实例为解释油气化探异常提供了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
2000年S1期 497-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贾国相
根据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在盆地内的变化特点 ,重点探讨不同沉积盆地内背景值平均含量的高低 ,用以评价盆地内油气生成量 ,从而预测盆地内油气分布的规模和聚集的有利区带
2000年S1期 50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姚锦琪,贾国相,颜自给,黎绍杰,阳翔,徐庆鸿
根据四川盆地两个天然气藏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标间的组合关系 ,建立了“环中顶”和“面状”化探异常模式。经川西地区油气化探生产实践 ,表明两种异常模式对寻找天然气藏具有良好的效果
2000年S1期 50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黄书俊
油气藏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环状、块状、环状镶嵌块状、带状 4种异常理想模式。其主要控制因素有烟囱效应、微生物吞噬说、组份地球化学性质、断裂构造等 ,它是多种因素综合效应的产物
2000年S1期 51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陈远荣,李丕龙,翟庆龙,宋明水
在分析统计临清坳陷区域油气地球化学背景值基础上 ,研究了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各组份的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 ,并对洼陷带的油气生成及构造带的储集远景进行了初步评价 ,为该坳陷今后的“选洼定带”提供了一份实测地球化学依据
2000年S1期 519-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贾国相
在百色盆地花茶油田、雷公油田和黄河三角洲的油气勘查中 ,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新方法技术 ,在找油气的实践中 ,证明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指示效果 ,显示勘查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
2000年S1期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贾国相,阳翔,徐庆鸿,姚锦琪,黎绍杰,颜自给,陈远荣,栾继深,刘鸿端
TX天然气藏上方和周边的综合化探异常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成气成油区段的位置。特别是以 CH4 、C2 H6、C3H8、ΔC指标在气田上方所具有的顶部晕和吸附相态Hg、Ks、Fe2 +元素指标在气田周边形成的半环状晕 ,二者形成的镶嵌结构。其镶嵌结构地段正好指示地下深部天然气田分布中心位置的特征 ,是天然气综合化探寻找天然气田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和异常评价的判别依据
2000年S1期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贾国相,赵友方,颜自给
兴隆场构造为一简单而完整的穹隆状背斜 ,在其背斜构造两翼、轴部及扭曲部位发育同期断层。构造油气储层类型以嘉陵江组储层的裂缝型油气藏为主 ,其次有裂隙 -孔隙型、孔隙型和裂缝 -溶蚀孔洞型等。化探异常特征 ,结合构造特征 ,表明兴隆场构造油气富气范围为嘉陵江组一段顶界 - 70 0 m以上的高部位地段
2000年S1期 53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姚锦琪
四川盆地某地区位于 D鼻状潜伏隆起带北部 ,深部油气生储盖组合齐全 ,油气化探详查发现烃、Δ C、Hg等指标异常形态相似 ,分布位置吻合 ,叠度高 ,环中顶或环带状结构十分明显 ,圈定化探远景区 6个。化探远景区经 2 5口井钻探证实成功率达 75% ,浅层天然气获控制储量 2 4 5.0 1亿方 ,深层天然气获预测储量 338亿方 ,油气化探方法对该天然气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S1期 538-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黄书俊,姚锦琪,李水明,张有志,卢宗柳
某盆地李区隐藏背斜构造地表土壤中具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Δ C、电导率等组份的环状异常与汞、碘块状顶端异常镶嵌 ,这种异常与百色盆地已知油藏相似 ,推断它可能是深部油藏引起的
2000年S1期 54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颜自给,栾继琛,赵友方,姚锦琪
系统全面地探讨土壤烃贫化与富集规律 ,对土壤烃的来源、存在形式作了具体分析 ,并指出与油气藏的关系
2000年S1期 546-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贾国相
在土壤油气综合化探异常的评价解释工作中 ,如何区分和判别由地下深处油气藏引起的真异常和因某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异常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不同性质土境 ,即土壤酸碱度对吸附烃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油岩出露地表引起的干扰异常、断层引起的干扰异常和煤层引起的干扰异常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藏化探异常的判别
2000年S1期 55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贾国相,张有志,黄书俊,栾继琛
通过胜利油区某探区烃类组份的相关性特征、三维荧光特征、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烃类组份的某些比值特征等 4项参数的对比分析 ,认为该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的成因主要属热解成因的油田伴生气或凝析气 ,基本可排除地表生物降解成因气、人工污染气、煤成气形成异常的可能性。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推断为深部油气藏在地表的响应
2000年S1期 556-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贾国相,颜自给,赵友方
近年来 ,在四川盆地安岳区块运用轻烃 ( C1)、重烃 ( C+2 )、后生碳酸盐 (ΔC)、吸附相态汞 ( Hg)、电导率 ( Ks)和二价铁 ( Fe2 +)等化探方法 ,分析研究了 C1、C+2 、ΔC和 Hg等指标化探异常的分布规律 ,统计烃类比值、干燥系数 ( C1/ ΣCn)、平衡系数 ( C1+C2 ) / ( C3+C4+C5)和湿度系数 ( C2 +C3+C4 ) / ( C1+C2 +C3+C4 )× 10 0 ,认为该区地下油气藏已处于逸散晚期演化阶段 ,阐明了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差的原因
2000年S1期 56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贾国相
探讨了阳信洼陷内火成岩岩石中烃组份的高含量 ,引起高背景值而产生油气化探干扰异常特征的判断方法 ,即利用烃类在高温裂解后能形成土壤稀烃富集而引起高背景值的判断方法 ,同时采用分区块统计背景值 ,确定异常下限 ,以消除干扰异常 ,达到客观地反映深部油气藏有关的化探异常
2000年S1期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贾国相,颜自给,阳翔
通过西昌攀西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工作 ,发现了油气化探弱异常 ,进行了化探异常特征、存在形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七里坝各类异常是该构造内存在有异常源 ,但异常源的烃量可能已有相当部分逸散掉了
2000年S1期 570-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黎绍杰,陈远荣,张美娣
结合典型实例 ,对Δ C异常与烃类异常的相互配置关系及其与地下深处油气藏联系的研究证明 ,Δ C异常并不总是与烃类异常一致的 ,只有当Δ C异常与烃类异常段一致时 ,Δ C异常才具有找油气藏的意义
2000年S1期 576-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贾国相,颜自给,赵友方
瓦市气田是个多产储层的气田 ,依据油气储存与构造和化探异常三者关系 ,剖析了烃类异常与油气埋藏深度的内在联系 ,认为该区环带晕异常是浅层气藏分布范围的响应 ,长条状异常则反映深部气藏的主要富集地段
2000年S1期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黎绍杰
油气化探异常对油气藏性质具有较高的响应灵敏度 ,能够准确地反映油气藏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某些地球物理性质 ,有效地对油气藏实施定位与产层预测
2000年S1期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姚锦琪,贾国相,周奇明,阳翔
研究四川白马庙地区的地层、不同深度气藏中的各项指标 ,认为蓬莱镇气藏以富N2 、H2 、He、Ba为特征 ;须四 -须三气藏以富轻烃贫重烃 ,具有明显异构优势为特征 ;须二气藏以富汞、重烃贫轻烃 ,缺乏异构优势为特征。确定了不同深度气藏的指纹指标和其土壤中的评价参数 ,并据此对化探远景区内的气藏埋深进行了成功预测 ,取得了显著的找气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0年S1期 59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贾国相
在长期的地球化学作用下 ,围绕油气藏周缘的地表形成电导率 ( Ks)环状异常 ,异常内侧的高背景区为指示油气藏的有效分布范围
2000年S1期 599-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贾国相
详细介绍利用综合化探新方法在百色盆地找油气的效果 ,圈出三块异常区 ,钻探证实在异常区找到了雷公油田 ,打破了百色油田北油、南气、中间空的传统认识规律
2000年S1期 604-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姚锦琪,贾国相,黎绍杰
应用油气化探方法 ,在柴达木盆地冷湖、涩北、南八仙油气田上进行了有效性试验 ,烃、△ C、Hg、Ks等指标在油气田上方都有很好的异常反应 ,且异常组合各有其特点 ,初步总结了油田、气田、油气田上的化探模式 ,为该地区化探异常评价和油气预测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2000年S1期 61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陈远荣
以山东临清坳陷为例 ,并与石油地质评价结果对比 ,指出了临清坳陷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 ,认为应用区域油气化探方法在工作程度较低的盆地或大的坳陷进行“选洼定带”是行之有效的 ,并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靶区
2000年S1期 618-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赵友方
四川盆地威东区块地处威远 (威远油田 )背斜构造东倾伏的大单斜坡地带 ,受构造作用弱 ,各层断层极不发育 ,砂岩孔隙储层段分布极不稳定 ,多数井见油气显示 ,未获工业油气流。在这样特殊的地质条件下 ,单从地质上难以评价找到工业油气藏。后经地表油气化探测量 ,研究油气活动规律 ,圈定油气富集地段 ,取得很好的找油气效果
2000年S1期 622-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阳翔,贾国相,姚锦琪,徐庆鸿,颜自给
通过对 Y油田和 Z油田化探异常特征的分折与总结 ,证实了滩海地区己知油气藏上方异常的形态和分布范围与己知油田相近。两个不同油田的化探异常形态具有相同的特征 ,说明所获异常可靠。依据异常组合特征对烃源进行的推测与油田的实际情况相似
2000年S1期 625-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