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斌,彭省临,董军,赖建清,杨牧
热液对流系统中的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共轭出现,与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转化有关,并控制了矿质活化-迁移-堆积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变化还导致了成矿物质迁移方式和迁移能力的变化。SO2-4向4在热液对流体系中是搬运许多金属元素的重要配位剂,SO2-S2-的临界转化是导致矿质堆积的因素之一。热液对流成矿过程还是导致成矿物质的多来源性及不同来源物质混合的重要原因,并决定了硫、氧、碳、铅等稳定同位素演化路径和混合机制的复杂性。成矿/成烃耦合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一种现象,对流循环系统成油机制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在海底热液活动区或热异常区寻找油气藏的依据。
2004年02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杨中宝,彭省临,李朝艳
矿产预测实质上就是对成矿系统演化过程精确表达的探索。面对时代发展的挑战,矿产预测将从过去以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分析与信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人们将继续采用新的实验技术去了解地层、构造等因素的控矿机理。另一方面,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为理解成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以及信息运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定量研究成矿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为高精度成矿预测的综合信息模型的建立创造条件。
2004年02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吴六灵,曷文胜,蔡克勤,刘宝良
用现代成矿理论,结合水文地质学和地热学,对广西区内的地热水成矿特征研究发现,广西的地热水矿床在区域上的分布受深部构造的隆起区(带)和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决定地热水矿床空间定位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盆地、断裂、褶皱、岩浆岩、地貌、盖层与热储层。划分出广西区内三种地热水储层及四种地热水成矿类型,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指出了区内地热水矿床的四大找矿远景区。
2004年02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潘彤
督冷沟铜钴矿床位于近EW向东昆仑构造带东段,它形成于晚古生代岛弧环境,成矿地质作用非常复杂,绿泥绢云母千枚岩为主要赋矿地层,构造变形使矿质运移、富集。认为该矿床控矿条件为地球动力学环境、变质火山岩及构造变形综合控制。
2004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赵英福
后龙沟金矿金矿化主要产于火山角砾岩体中,是冀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笔者总结了在地质、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隐伏的后龙沟金矿的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发现对洞子沟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2004年02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敖贵武,薛明轩,周辑,汪长生,陈海明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新近发现的大型浅成热液金矿床。受断裂和隐爆角砾岩带控制,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侵入岩及晚印支期碱长花岗岩强硅化带中。成矿与火山-侵入岩作用有密切成生关系。通过对矿区内矿化围岩和基底岩石的金丰度和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石英中包裹体测温、盐度、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成矿温度为144℃~348℃;成矿深度约0.2km~1.0km;成矿时代为中燕山晚期,为一浅成热液低硫型金矿床。
2004年02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常宗东,韦龙明,王设计,高卫宏,张万业
成矿带位于北秦岭北部晚元古代-早古生代裂谷带南缘的变质火山岩区,受油房-皇台断裂的次级分支断裂及燕山-印支期的侵入岩体及次火山岩脉的联合控制,成矿地质条件与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田相类似,成矿带内地表已发现多条铜-铅-锌矿(化蚀变)体,找矿潜力较大,只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有望找到与白银厂铜-铅-锌矿田相类似的大型-超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2004年02期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周志坚,曾志钢,陈世平
塔-卡铅-锌矿区成矿类型具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层控矿床特征,该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第二岩性段(C1kl2)白云质灰岩,通过对该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指出西昆仑塔卡矿区铅-锌矿勘查的找矿方向。
2004年02期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田民民,袁旭东,张永让,王伦科
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和对二里河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在二里河背斜北翼深部存在着盲矿体;在背斜向东侧伏部位仍存在着向东侧伏延伸的铅锌矿体;在主背斜南侧存在着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致TEM物探异常。在对背斜北翼的坑探找矿工作中,发现了盲矿体,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并获得了宝贵的找矿经验。
2004年02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陆孝赞,黄位鸿,卫小彦,秦荣娥
老厂式铅锌矿是产于泥盆系和寒武系不整合界面之间的脉状中温热液铅锌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基底地层,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部分雨水的混合水。矿床成因属沉积—岩浆热液改造富集矿床。
2004年02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李发林,王瑞廷,李晓雄
结合勘查实践,在系统分析凤太矿田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来铅锌、金成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凤太地区铅锌、金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认为同沉积期的热水活动是最主要的铅锌成矿作用,并形成了金的初始富集,后期构造岩浆活动是金成矿的主要地质作用。同时,依据综合研究和新的铅锌、金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凤太地区已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指出了在凤太地区寻找铅锌、金矿床的找矿预测标志,提出了有关铅锌矿床进一步勘查找矿的5个有利找矿区域及3处隐伏矿的主要勘查靶区和有关金矿床勘查找矿的2个有利找矿区域及4处主要勘查靶区,这为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铅锌、金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与方向。
2004年02期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徐发,王永军,刘国庆
通过分析香山铜铅锌矿区地质背景、火山构造及断裂构造活动与成矿关系,认为本区次山山活动十分强烈,且有多次岩浆脉动,脉岩群的上侵就位为成矿开辟了热液上升通道和容矿空间,围绕次火山活动中心,矿化与蚀变有明显的分带性,表明该区与该成矿带上已知的大-中型斑岩系列铜矿床在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上极为相似,提出该区中部及其深部具有寻找大-中型次火岩热液脉型铜锌矿床的潜力。
2004年02期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耿文辉,谢文清,陈远荣,谭运金
将双旗山金矿矿化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通过分析测试不同矿化类型、不同地质体、不同开采中段岩矿石样品的有机烃类组分和金含量,认为有机烃类组分和金矿化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在含量上呈反比。因此,有机烃类组分低值异常可以作为该矿床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
2004年02期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李水如,张启连
岑溪市鸭坑银矿位于桂东南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北东段,产于下奥陶统上段含砾砂岩、泥岩的蚀变断裂破碎带中。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蚀变构造岩型独立银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围岩蚀变、民采遗迹标志等,提出在佛子冲外围寻找该类型银矿的找矿模式。
2004年02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余友,王俊武
在黑龙江省北部岛状冻土带上,使用WDJD-1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试验性找水,利用观测参数半衰时th、极化率ηs、衰减度D、视电阻率ρs等来推断含水层位、设计井深、估算涌水量、优选井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2004年02期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杨志军
根据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利用吸收峰位之间的相关性,判别出金刚石中结构水(-OH)的伸缩振动频率为3760cm-1;水分子的反对称伸缩与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分别为3630cm-1和3200cm-1。在分别垂直于金刚石(100)、(110)及(111)方向上的定向显微红外光谱研究表明:-OH、H2O及C—C键在不同方向上所测得的浓度是不相同的;样品本身存在晶格畸变;-OH和H2O共有的OH基团在金刚石中的取向并不相同;-OH和H2O并没有进入金刚石的晶格,更多的可能是存在于金刚石的空隙中。
2004年02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朱粉利,曾伟能,王勤燕,周汉文
对茂名高岭土进行煅烧,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得到了茂名高岭土在不同温度点煅烧的性能参数,并确定出其非晶化转变的温度是550℃。同时对煅烧过程中的煅烧温度、恒温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茂名高岭土的煅烧过程中,适当延长恒温时间可降低非晶化转变的温度,缩短恒温时间,则非晶化转变温度升高。
2004年02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周世全,丁莉
河南西峡-淅川一带的墨绿玉矿床,为蚀变的超基性岩类,分别产于北、南秦岭褶皱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岩体的边部、中部,矿石类型主要有蛇纹岩类及次闪石-蛇纹岩类,矿床属热液交代变质矿床。原料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2004年02期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张玉池,李赋屏,王宗学,陈新华
在查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和建议。
2004年02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伍婵翠,刘康怀
阐述了近年来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着重列举了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建设、从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以及利用淀粉废水生产新能源的方法,分析了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前景。
2004年02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廖祝华
针对目前国内测定粘土中的氯离子采用碱熔分解、硫氰酸汞比色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实验。采用硝酸溶解样品,有效地消除了S2-对Cl-的干扰,用洗涤好的滤纸过滤,在硝酸酸度为1.0mol/L条件下,用硫氰酸汞显色测定,达到了好的效果,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完全能达到水泥原料的规定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实用,适宜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测试。
2004年02期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马思根,管林挺,秦卫平
根据MapInfo在其它领域应用的原理,利用其包含图形信息对象的数据表是图形和数据之间有机结合的概念,从矿山生产勘探的管理特点出发,论述MapInfo在矿山生产勘探过程中对勘探资料图和储量计算表的对应管理,探讨了矿山生产勘探的管理过程数字化的一种新方法。
2004年02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李毅,周鸿军,谢文兵,董志明,林吉海
结合广西华锡集团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西大厂矿田地质矿产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选题,以空间信息统计学这一边缘交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VisualBaisc为开发工具,开发出了以Windows98或WindowsNT为操作平台的"空间信息统计学应用系统——SISAS系统"。并重点介绍了该系统在大厂长坡区的运用,认为该系统的应用为研究矿体自然状态的三维空间特征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并为描述具有空间结构的自然现象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2004年02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2004年02期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