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哨波;
产于塔什库尔干陆块下古生界含铁岩系的西昆仑帕米尔式铁矿床具有独特的膏铁建造特征。老并矿区具有明显的6个沉积铁矿化层,由下往上构成"粗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夹层-磁铁矿层-含铁膏岩层-细碎屑岩"退积正粒序组合的沉积层,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物质。在海底火山喷发过程中,深部火山岩浆与海水硫酸盐矿物发生混染作用,含铁热水溶液与膏岩层作用。随着温度、压力、pH值等环境条件的转变,先后结晶出硬石膏、磁铁矿、黄铁矿并沉积形成不同矿物组合的膏铁建造。
2016年02期 v.30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王晓伟;杨春霞;王启航;王玉玺;高翔;
白石坝一带花岗岩具高硅低铝、富钾贫钠、非常低Sr(24.9×10~(-6)~82.9×10~(-6))高Yb(2.61×10~(-6)~5.74×10~(-6))的南岭型花岗岩特征,A/CNK介于0.91~0.98之间,σ在1.92~2.22之间。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并具有弱Nb亏损,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明显的"燕式"型,其形成可能来源于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合形成的产物,源区深度较浅、水含量低和氧逸度低,处于还原状态下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利于锡矿的萃取和富集,研究其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16年02期 v.30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赵春勇;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分区南召―方城小区;中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工业锑矿体直接赋存于绢云石英片岩中碎裂石英岩带内,响水河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工业锑矿体形态为大的不规则陡倾斜脉状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金属矿化为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辉锑矿型,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脉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矿石矿物成分为辉锑矿,氧化后形成锑华;分析矿床成因机理为花岗斑岩岩浆期后低温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贯入于碎裂石英岩带内,在节理或裂隙发育处富集成矿;且总结了矿床找矿标志。
2016年02期 v.30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陈化奇;
通过总结区域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查证成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该区蚀变岩型金铜矿、岩浆型金钨矿、岩浆型铜镍矿、岩浆型稀有稀土矿及沉积型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了贺兰山地区今后在金、铜、镍、钨等矿种的找矿方向和建议。
2016年02期 v.30 170-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万庆;杨立功;黄光琼;马慧宇;徐熙;张家兴;
前人认为箭猪坡矿床是以铅锌锑为主的多金属热液型脉状矿床。本文通过与丹池成矿带上类似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以及物探解译,认为箭猪坡矿床具有"西脉东层"的矿体空间产出模式,矿床东侧中深部具有找似层状、层状矿体的潜力。
2016年02期 v.30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雷浩;肖志才;李静;
蚌渺花岗岩体出露于保山微地块与腾冲微地块之间的泸水―潞西海槽内;该海槽是古生代地史时期保山微地块西侧的一个半深水沉积盆地,随着中三叠世时期古特提斯主洋盆的关闭及弧-陆碰撞作用,该海槽内的岩层普遍发生褶皱、断裂及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在三台山一带还发育有蛇绿混杂岩。蚌渺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了堇青石过铝花岗岩(CPG)的特点,稀土及微量元素资料表明其属典型的高Sr低Yb花岗岩类,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蚌渺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是三叠纪碰撞造山作用结束之后陆内应力松弛阶段的岩浆活动,属后碰撞花岗岩。可能涉及俯冲板片或造山带山根在榴辉岩相温-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是造山运动加厚的地壳向正常地壳恢复的重要机制;也是滇西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及相关成矿作用的前奏。
2016年02期 v.30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汪昌亮;徐萍;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在白垩纪―第三纪干热、强氧化的环境下,富铀地质体遭受风化剥蚀,铀元素受到氧化作用价态升高,并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含铀流体沿白垩纪-第三纪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断裂下渗,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部位成矿。华南地区已知的热液型铀矿床大部分分布在红盆的周边,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基底中分布的隐伏花岗岩、火山岩具有与红盆周边已知铀矿床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大型铀矿的潜力。
2016年02期 v.30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王晓曼;施玉娇;
老挝班康姆金矿床存在两类金矿化,即产于安山岩与大理岩接触带处并受断裂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硫化物原生金矿化和产于原生金矿化附近的残坡积红土型金矿化。红土型金矿化主要呈带状或似层状产出于第四系红土层中。研究认为,本区红土型金矿化主要为原生金矿受物理风化作用而形成的残坡积再生改造型金矿,成矿过程主要受原生金矿化及红土化作用控制,并结合地质、化探特征在本区圈出7处找矿靶区。
2016年02期 v.30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洪文帅;陈远荣;喻培刚;洪文涛;曾旭;段炼;刘草;徐建东;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2016年02期 v.30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刘俊辰;莫江平;刘草;
中非(赞比亚―刚果(金))沉积型铜矿以其拥有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矿山而闻名于世。铜矿类型可分为沉积型铜矿、热液脉型铜矿、变质热液型铜矿三类。沉积型铜矿床形成后,受到深部含矿岩浆热液的侵入形成脉状铜矿,可能还有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作用,叠加富集原有的沉积型铜矿床。硫同位素结果显示,硫源主要为成岩硫化物和海水硫酸盐的混合硫,受到深源岩浆或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沉积型铜矿成矿年龄880~735Ma,后期岩浆热液型铜钼矿成矿年龄为514~502Ma。这些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总结中非铜矿带上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30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何方;黄杰;
湘黔桂三角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东南边缘与华南褶皱系的结合部位。全区经过武陵运动、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广泛的构造活动,规模宏大的褶皱和断裂共同构成了本区构造的主体轮廓。综合前人及本次研究成果,研究区层控型铅锌矿主要控矿岩层有下寒武统、上震旦统、下奥陶统,深大断裂具导矿作用。矿床成因是以下渗古海水等为基础的成矿流体,由于加里东构造运动沿早期或同期的深大断裂迁移到控矿岩层沉淀成矿。
2016年02期 v.30 208-21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高原;潘锦勃;
石平川钼矿位于浙江省青田县黄垟乡石平川村―底黄垟村一带,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资源储量已经不多。通过对石平川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表明:矿床受石平川火山穹窿控制,在其外围还有多个火山机构存在迹象;地球重力异常表明石平川外围地区存在与石平川岩体相似的隆起区,有相应的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区。这三者之间构成了有机整体,表明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2016年02期 v.30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温静静;梁涛;卢仁;王莉;
通过对河南省嵩箕地区大峪沟、涌泉、朝阳沟、青石沟、孙桥、白坪等6处铝土矿床进行了稀有金属、稀土、稀散元素成矿潜力初步研究。19件铝土矿及铝质粘土岩样品的分析结果揭示了Li、Ti、Zr、Ga、Nb和LREE的矿化信息,为河南省嵩箕地区铝土矿中"三稀"矿产资源的勘查提供有益的参考。嵩箕地区铝土矿的Al_2O_3含量与TiO_2、Zr和Nb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可用于初步评价铝土矿中的Ti、Zr及Nb是否达到矿化。
2016年02期 v.30 21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葛华;张义;邓贵安;张学良;胡乔帆;
赞比亚姆蓬韦盆地位于著名的中非铜矿带上,邻近的谦比希盆地和卢安夏盆地内产出的矿床,在产出的构造部位上具有相似的特征。本文将姆蓬韦盆地与邻近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以该盆地典型矿床的含矿层位与区域上其它已知矿床有利成矿的岩相、岩性段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该区含矿层、相、位的变化情况,确定姆蓬韦盆地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2016年02期 v.30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高卫宏;王瑞廷;李青锋;刘普凯;丁坤;王淑利;孟德明;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铅锌金成矿的重要组成部分,铅锌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矿集区的西部,可划分为南部的铅硐山―水柏沟铅锌(铜)矿带和北部的八方山―八卦庙―银母寺铜铅锌金矿带。目前区内发现的大、中型铅锌矿床均具有"沉积相+层位+构造"的"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即热水喷流沉积是成矿的必备条件,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面及附近是赋矿的主要层位,NWW向褶皱和断裂是控矿的重要因素。根据区域成矿规律、前人经验和野外总结,提出已知铅锌矿床的走向延伸部位、已发现矿体但勘查程度低的控矿背斜倾伏部位、受同一背斜控制的两个铅锌矿床之间的构造凹陷部位、与已知控矿背斜平行的次级隐伏背斜、白垩纪东河群下部、已知矿床两翼深部等部位是重要的找矿靶区和方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6年02期 v.30 227-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段炼;陈远荣;段海东;曾旭;洪文帅;刘草;徐建东;
崤山中河银铅矿位于小秦岭成矿带,矿区大部分区段被黄土所覆盖,基于传统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黄土覆盖区找矿无效,而烃类气体具有穿透性强以及迁移距离远的特性,我们将有机烃气测量技术在该区开展了探索性的找矿预测可行性试验研究。通过对该矿区已知矿体、矿体周围围岩、矿体正上方和周围黄土等不同介质进行烃类组分含量特征以及异常展布特征分析,结合烃类组分微观组成结构对比分析,发现黄土中隐含深部找矿信息,显示了烃气测量方法在黄土覆盖区找矿的可行性,为这类特殊景观区今后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技术支撑。
2016年02期 v.30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刘申芬;魏明君;刘国庆;贺永绍;
豫某铝土矿勘查中重力异常显示,区域重力异常反映深部奥陶系顶面呈自西向东缓斜坡状起伏分布;对浅表干扰异常,通过上延过滤后,可以发现奥陶系顶界面的隆、凹起伏分布特征;虽铝土矿密度大于奥陶系灰岩密度,有较大密度差,但由于评价区似层状铝土矿厚度薄,斗状铝土矿虽厚度大,但体积小,重力异常不能直接反映铝土矿。含铝岩系厚度与铝土矿厚度总体上成正比,因此寻找厚大含铝岩系分布区可间接起到找矿的作用。比较含铝岩系密度值与奥陶系灰岩密度值可知,含铝岩系与奥陶系地层有一定的密度差,奥陶系灰岩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局部重力高异常对应奥陶系隆起;对比己知见铝土矿钻井资料和上延后重力异常分布关系,发现铝土矿床大多分布在局部重力高异常以外的区域;通过上述分析,圈定了2个铝土矿找矿靶区,从而对铝土矿的调查评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6年02期 v.30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陈武;胡可卫;陈东太;黄锦彦;
西藏古堆地区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之喜马拉雅片的中段,北涉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区内成矿条件较好,本文在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矿床位置预测系统(DPIS)"中的信息量计算法,筛选了六大类38个标志信息进行信息量计算,圈出了信息总量异常区,再通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成矿远景区的圈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6年02期 v.30 245-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黄作明;
务川自治县大竹园铝土矿区为高山台地向斜正地形,岩溶充水矿床,水位埋藏较深,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北、东、西为陡崖或陡坡,崖脚为矿系和隔水层,沿陡崖上部边缘分布一条开口向西的地表分水岭,形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在向斜内由东向西汇集于梅古洞排泄。铝土矿层直接顶板梁山组(P_2l)页岩,厚度小,不连续,其上部茅口栖霞组(P_2m+q)灰岩强含水层与矿层直接接触,并且岩溶管道发育。因此,计算矿坑涌水量的方法用水均衡法较为恰当,即利用泉水观测资料计算入渗系数,从而达到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的目的。
2016年02期 v.30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林达红;徐文炘;张静;肖筱瑜;黎朝;
渗透系数是可渗透反应墙(PRB)正常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与PRB活性填充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常水头渗透系数测试法,首先选用斜发沸石、红辉沸石为作为PRB的活性介质材料,考察了沸石矿物的类型和粒径对PRB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同一粒径的斜发沸石PRB和红辉沸石PRB渗透系数相差一个数量级;处于同一数量级渗透系数沸石PRB,斜发沸石的粒径大于红辉沸石的粒径。在此基础上,以膨润土作为掺和活性介质材料,讨论了渗透系数处于同一数量级沸石PRB,掺和比例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和能导致沸石PRB渗透系数量级上的差异,与斜发沸石相比,红辉沸石更有利于实现沸石PRB系统渗透系数的可调性。
2016年02期 v.30 255-257+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唐文杰;徐文炘;李蘅;黄江波;张静;
锡铅锌金属选矿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使得选矿废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需要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取原水pH值为8,Zn~(2+)为13.8mg/L,Cd~(2+)为0.07mg/L,采用混凝沉淀-改性沸石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可使废水达到铅锌行业排放标准。在工程应用中,可使选矿废水达标排放,效果稳定,但沸石产泥量较大。
2016年02期 v.30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常江;李益智;赵京;蔡明海;胡家刚;彭振安;
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大型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观察,将区内成矿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并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及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箭猪坡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H_2O-NaCl型、H_2ONaCl-CO_2型和纯CO_2型。显微测温实验结果表明:两相H_2O-NaC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3℃~288℃,主要分布范围160℃~200℃,盐度w(NaCl)为3.53%~8.27%,主要集中于4.0%~6.0%,密度为0.799~0.996g/cm3;H_2O-NaCl-CO_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328℃,主要分布范围260℃~320℃,盐度w(NaCl)为0.21%~11.84%,主要集中于4.0%~7.0%,密度为0.654~0.842g/cm~3,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为46.5~99.7MPa,换算成矿深度为1.75~3.77km。依据流体盐度和温度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内构造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箭猪坡矿床成矿流体由北边深部向南部运移,矿体向北侧伏,矿区中段背斜拐弯部位及北段的深部为今后找矿方向。
2016年02期 v.30 270-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曹希英;
红旗岭―茶尖岭矿带发育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关于该矿带含矿岩体时代的观点包括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含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发育要件:初始成熟陆壳、较薄的岩石圈、拉张应力背景,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符合地质事实、符合矿带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发育要件的同位素定年数据,才能代表含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红旗岭—茶尖岭矿带印支期不具备含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产出的要件。华力西期350Ma,矿带具备红旗岭1号、7号含中、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产出的要件,理应代表1号、7号岩体时代;华力西期258Ma,矿带具备茶尖岭包括1号、6号、新6号等含小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产出的要件,均代表茶尖岭矿区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的时代。
2016年02期 v.30 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石磊;聂张星;钱祥;沈欢喜;
牛头高家金矿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地区,属扬子陆块北缘,其成矿围岩为红色粘土和奥陶系地层。本次研究对该矿区矿石矿物中的硫铅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而奥陶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牛头高家金矿原生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后经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红土型金矿。
2016年02期 v.30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李灵慧;周奇明;赵志丹;张超;妥天恩;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岩浆岩中锆石晶形,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华南和西藏地区不同岩性下的锆石晶形结构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定量研究锆石环带密度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Th/U和长宽比(L/W)有明显的区别;锆石环带发育的紧密程度与SiO2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高温条件下易形成较宽的结晶环带,低温条件下形成较窄的岩浆环带。
2016年02期 v.30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韦刚;周素莲;黄肇敏;宫辛玲;
文章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量氢氧化铟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硫酸联胺把五价砷预还原成三价砷,利用三氯化砷的挥发性,经蒸馏分离砷,消除了基体铟干扰。方法线性范围为2ng/mL~70ng/mL,检测下限为2ng/mL,加标回收率为96%~113%,实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4.57%(n=5)。本方法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DDTC-Ag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数据吻合。
2016年02期 v.30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祝媛媛;陈楠;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观测系统的定义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定义的需求研究,使用Visual C++2010IDE结合Qt自主开发了一套针对陆上与海上通用的观测系统定义软件,该软件支持跨平台运行,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布设模式、直观的图形显示、面元网格划分和质量控制方式,在实际工区的使用过程中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2016年02期 v.30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金生;徐华;庄晓蕊;王艳;
文章对桂林市七星区五个采样片区的土壤热释汞含量、部分样品汞的赋存形式以及其污染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相态汞的来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发现:桂林市七星区部分区段土壤汞存在轻度的污染,污染主要源于原始岩石背景含量较高;区内土壤中汞的赋存方式多种多样,组成差异也较大,其中以硫酸汞为主的高温热态汞含量最高,其次为硫化物形态汞,再次为以氧化物形态为主的中温热态汞,而吸附态汞和低温热态亚汞及低温热态汞含量较低,所占总汞含量小于10%。
2016年02期 v.30 30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苏振华;
文章介绍了广西矿业公司铅锌矿3000t/d技术改造基本情况,运用先进的破碎、磨矿及浮选设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增产、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并对设备大型化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国内外类似低品位、复杂、难选铅锌矿山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2016年02期 v.30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