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与地质

矿床与地质

  • 德乌鲁岩体内外接触带金多金属成矿区成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陈明辉;郭素雄;徐军伟;朱永新;余君鹏;

    位于西秦岭西段夏河—合作金成矿带的德乌鲁岩体内外接触带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包括以地南、老豆、下看木仓、吉利及老虎山―阿什加等金矿床(点),其中以地南是德乌鲁岩体近年新探明的一处大型金矿。它们的成矿地质特征基本相似,矿床均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矿体呈脉(板)状、透镜状,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矿床的S-H-O-B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活动。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和老豆石英闪长斑岩的锆石加权年龄分别为(238.6±1.3)Ma和(247.6±1.3)Ma;与金矿化紧密共生的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248±3~249.9±2.7)Ma,成岩与成矿时代接近。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两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均为富碱、偏铝质、轻稀土元素富集、Eu中等到弱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较典型的Ⅰ型花岗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地球化学属性。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0.702~0.704,暗示其源区主要为富钾的基性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加入。研究结果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印支期,成矿作用可能与区域逆冲-推覆作用及相伴生的酸性岩浆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成因。区域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金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金资源潜力大,找矿前景良好。

    2016年04期 v.30 51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广西富贺钟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张如放;张海涛;张海波;刘伟;

    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富贺钟地区的地质背景及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分析和探讨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认为该区钨锡金属矿赋矿层位主要为泥盆系,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岩,矿床成矿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控制,通过总结找矿标志,提出该地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2016年04期 v.30 5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辽西八百垅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蓝海洋;

    八百垅钼多金属矿床地处辽宁省西部,位于华北地台(中朝准地台)北缘山海关―北镇古隆起与辽西凹陷之间的过渡带上,即著名的八家子―杨家杖子岩浆热液钼多金属成矿带的北东部。八百垅钼多金属矿床规模较大,矿床品位高且变化稳定,矿体埋藏较浅,其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成矿作用和矿化富集,具叠加成因特点,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期,成因类型为高硅、富钾斑岩型脉状、细脉状钼多金属矿床。

    2016年04期 v.30 537-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 湘东金管冲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谢玉华;龙永珍;

    湘东金管冲铀矿床位于区域性NNE―NE主干断裂附近,主要赋存于丫江桥复式花岗岩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对矿区的岩体、岩脉、矿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硫、氢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流体包体分析。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其次有部分源自岩体或地层;成矿流体富碱(Ca~(2+)、Na~+、K~+)和富挥发分(CO_2、H_2O)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萃取能力;铀沉淀于中—低温、弱碱偏中性、强还原的环境。铀矿的形成与定位与晚燕山期华南陆块拉张作用所形成的岩浆岩密切相关。

    2016年04期 v.30 542-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甘肃省文县新寨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何杰斌;

    新寨金矿位于著名的"川甘陕"金三角地区,处于白龙江成矿带的玛曲―南坪金成矿亚带东段。文章系统总结了金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热液蚀变特征,得出了地层、岩石、构造、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最后,提出了一些认识,以期指导矿区找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2016年04期 v.30 550-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刚果(金)地质特征与主要矿产资源概况

    张学良;姚锦其;邓贵安;徐文彦;黄学强;李明君;

    刚果(金)主要由刚果盆地和环盆地高原组成,盆地主要由中生代到新生代地层及近现代沉积物组成,沿着盆地内边缘分布有泛非时期的火山沉积物,环盆地高原主要为抬升的前寒武纪基底。刚果(金)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环盆地高原的加丹加新元古代铜-钴多金属成矿带、KIB-KAB中元古代锡-铌-钽-钨多金属成矿带、刚果东北太古代绿岩带型金-铁多金属成矿带上,而金刚石则主要分布开赛及东北部地区中新生代金刚石成矿区内。

    2016年04期 v.30 55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滇西小龙潭矿区富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张翔;于文修;刘利超;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小龙潭斑岩高钾(K_2O/Na_2O=0.85~8.39)、富碱(K_2O+Na_2O=9.05%~12.45%),总体属于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岩石富集Rb、Ba、Th、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i、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ΣLREE/ΣHREE比值和(La/Yb)N比值,具中等程度Eu负异常。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小龙潭富碱斑岩起源于金沙江洋壳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富碱斑岩可能与Cu、Mu、Ag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2016年04期 v.30 561-567+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史琪;赵延朋;迟占东;康铁锁;胡远档;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受琅勃拉邦断裂带影响,在本区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矿体受NE―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认为班康姆铜金矿为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并提出了对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2016年04期 v.30 568-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广西龙州—扶绥地区堆积型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技术创新

    吴天生;杨斌;李水如;刘庚寅;梁琴琴;

    龙州—扶绥地区柳桥—山圩和水口—金龙2处堆积型铝土矿大型矿床,其矿石自然类型为一水硬铝土矿,工业类型属高铁低硫铝土矿。在龙州—扶绥地区新发现了产于容县组与都安组平行不整合面上的铁铝层或铝土矿层。运用ENVI等多种方法提取多种遥感找矿信息,应用多元信息找矿技术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对地质取样方法进行了创新。

    2016年04期 v.30 573-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湖南省邵阳盆地锰矿层特征及矿床富集规律探讨

    马武良;

    邵阳盆地为泥盆世晚期形成的一凹陷带,二叠系孤峰组为该区主要含锰层位。孤峰组含锰1~2层品位较低,但矿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潜力大,因此分析总结锰矿层特征、矿床富集规律,对指导邵阳盆地开展新一轮锰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4期 v.30 578-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贵州五指山那雍枝铅锌矿床矿石组构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

    赵剑星;唐清敏;王兵;邓明国;卢贸达;王朋;

    五指山矿集区分布有那润、新麦等众多中小型铅锌矿床,其中那雍枝铅锌矿床是迄今川滇黔地区贵州境内近年来勘查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相对本区的地质勘查程度而言,其地质科学研究极为薄弱。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光薄片鉴定,详细研究了该矿床矿石组构特征及矿化期次,以期为扬子台缘铅锌矿床成因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认为:该矿床典型矿石的主要结构包括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角砾状结构、揉皱结构以及放射状结构等;其主要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等。上述矿石组构特征表明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并指示出沉积成矿兼有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的组构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那雍枝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与后期热液改造过程。

    2016年04期 v.30 582-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湖南省毛湾矿区蚀变岩体型钨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

    王宾海;姜必广;覃金宁;李云辉;王卡;

    毛湾矿区出露的岩体属川口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高硅、中碱,SiO_2和K_2O含量分别平均为74.72%和4.33%,Na_2O+K_2O平均为8.11%,K_2O/Na_2O平均为1.18%,Al_2O_3平均为13.28%,总体属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Ba、Sr等元素表现为强烈的亏损,Mn表现为弱亏损;而Nb、Ta、Sb、W、Mo、Bi、Sn等相对富集,∑REE平均77.22×10~(-6),(La/Yb)N平均为2.67,LREE/HREE平均为2.92,δEu值平均为0.16,显示出岩体从早到晚具有中酸性向酸碱性演化的明显特征,轻重稀土比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其挥发组分含量由少到多的演化规律,对探索成矿花岗岩形成的物质来源、岩浆演化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2016年04期 v.30 59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广西融水县孟公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卢见昆;张波;黄长帅;方科;

    孟公山铅锌矿位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西南缘,属于九万大山―元宝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矿体分布于元古界四堡群九小组板岩层间断裂硅化破碎带中,含矿岩浆热液沿板岩夹层发生交代作用形成似层状矿体,矿化受断层、岩性双重控制,并与蚀变强度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定为热液充填型。

    2016年04期 v.30 598-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内蒙古毛德班浑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李连涛;张夏辉;

    内蒙古毛德班浑迪金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内,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赋矿岩性为碎裂状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顶、底板围岩均为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围岩具硅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矿体受地层和构造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建立了找矿标志,对该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较大的实用和借鉴意义。

    2016年04期 v.30 604-608+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贵州省白马洞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黄凯平;郑懋荣;

    白马洞铀矿床是一个铀、汞、钼多金属热液矿床,处于黔中侏罗山式褶皱带,近EW向白马洞深断裂上盘。区内热液活动明显,围岩蚀变强烈,铀、汞、钼矿体赋存在中寒武统高台组页岩上、下层间角砾岩带中。本文简要介绍地质背景、成矿特征,重点论述了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为今后在省内深入研究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和指导深部找矿起帮助作用。

    2016年04期 v.30 609-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河南省栾川中营铅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李建领;许令兵;杨冬冬;陈昭;

    中营铅矿床赋存于马超营断裂带的东段,为一新发现的品位较低大型铅矿床,矿体呈多层分枝复合产出,有用元素主要为铅,伴生金、银和钼;经矿床成因分析,区内安山岩为成矿有利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为必要条件;从矿石矿物组成及矿物间穿插关系,可大致分为四个成矿阶段;从稀土元素分析,富铅矿石重稀土富集,且随铅品位的增高,富集明显,铅矿石中稀土元素与下伏花岗岩具有相似特征,矿床的形成与下伏花岗岩体关系较大;矿床赋存于隐伏岩体的低凹处。

    2016年04期 v.30 615-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广西那坡马刚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招传;周洪;罗薇;陈权海;

    广西马刚金矿床位于那坡褶皱带坡笨背斜的南东倾伏端。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出与断裂构造、特定岩性、不整合界面有关,主要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形式产出,赋存于矿区内NW向的断裂构造带中,少数产于辉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内。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总结了矿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且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2016年04期 v.30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朝鲜检德矿田地质特征

    王秀福;王凡;刘培栋;孙传海;

    文章总结了朝鲜检德矿田的区域地质特征、控矿层位、控矿构造及矿床特征,通过对矿床的同位素、包裹体特征及硅质岩特征的研究,提出检德矿床同生沉积和后期褶皱及变质作用改造重就位这两个阶段,层控特征明显,属于海底喷气(流)沉积变质型矿床。

    2016年04期 v.30 626-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非金属矿床

  • 金坛盆地云林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石盐矿缺失原因研究

    吴进飞;何金先;周绍荣;李小明;姜芹芹;吴泓辰;杨海波;

    文章依据研究区内施工的二维地震勘查及钻探验证工程等相关资料,结合邻区揭露地层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区域内较发育的断层对金坛盆地石盐成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勘查的不确定性,是使得预测结果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区内DF1、DF2断层形成时间晚于阜宁组形成时间,对石盐沉积成矿不构成影响。形成于始新世―古新世F19正断层,导致位于该断层下盘的云林凹陷整体抬升,使得阜宁组含盐系地层被剥蚀,而位于该断层上盘的荣炳矿区阜宁组上段地层则发生同沉积加厚,形成石盐资源。

    2016年04期 v.30 63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 黔中隆起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杨长清;

    文章基于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野外露头,并与周边钻井资料类比,通过野外地质观测、样品显微薄片等多项实验测试,以地层沉积、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泥页岩含气性等为重点,对其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形成的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主要发育以盆地相—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80~16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含量3.63%),有机质类型好(Ⅰ-Ⅱ1型),热演化程度高成熟―过成熟(Ro>1.55%),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丰富(平均>46%),泥页岩中发育微米至纳米级微孔隙和微裂缝,且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2016年04期 v.30 640-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物化探找矿

  • 衡阳盆地北缘盐田桥矿区铜多金属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研究

    何友宇;姜必广;覃金宁;刘红兵;周锡平;蒋国清;

    盐田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衡阳盆地北缘茶恩寺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总结了矿区内岩(矿)石物性特征,研究了岩(矿)石物性组合模型,激电中梯异常、激电测深异常及高频大地电磁异常(EH4)特征,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建立了盐田桥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找矿模型,以期指导矿床深部及其外围同类型矿床地质找矿工作。

    2016年04期 v.30 646-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CSAMT在老矿山深部隐伏矿体预测中的应用

    张文博;李春成;田昊;安玉伟;

    夹皮沟金矿近几年资源已近枯竭,浅部矿基本开采殆尽,深部地质信息相对较少。2013年国家在该矿山实施了老矿山深部找矿,如何探查500m以下深部找矿信息,常规的物探方法已达不到这样的勘探深度,况且矿区的游散的电干扰也较严重。本次工作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取得了数据质量可靠的剖面异常,通过两个钻孔的验证,在深部不同程度地见到了金银矿体,与物探解释部位吻合较好,为该矿区深部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矿区其他区段开展深部找矿方法奠定了基础。

    2016年04期 v.30 65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基于烃汞测量和矿山三维模型的找矿预测——以河南灵宝市杨砦峪金矿为例

    铁健康;赵留升;黄昊;陈远荣;卢月玲;

    杨砦峪金矿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本文在分析杨砦峪金矿烃类组分异常场特征和矿山三维模型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找矿评价标准和成矿地质要素,并对其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结果发现,烃气测量和矿山三围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该金矿8~10线的730中段深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016年04期 v.30 657-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不同地形条件地面同步光谱定标场对比研究

    王瑞军;祝亚荔;李名松;孙永彬;张春雷;李婧玥;

    利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仪,选择5°视场角探头和135cm探头距测试地物高度,开展0°、5°、10°、15°、20°等五种不同地形坡度明、暗地物自然定标场地面波谱测试。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地形坡度具代表性、能真实反映被测试目标平均自然性的各波谱测试点波谱曲线特征,得出0°、5°地形坡度获取的波谱曲线连续、平滑,信噪比高,没有混入大气水气吸收、仪器噪声等因素导致的剧烈波动、跳跃现象或尖锐锯齿状噪声,波谱特征明显,吸收峰最小值位置清晰可辨,各波谱测试点波谱曲线变化幅度小,整体反射率值变化小,Fe~(2+)、Fe~(3+)、Al-OH、Mg-OH、CO_3~(2-)等分子基团与离子波谱的诊断性波谱特征位置清晰可辨。因此0°和5°坡度地形条件获取的地面同步自然场光谱定标波谱曲线,可以满足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光谱重建和空、地回归分析等所需的地面波谱数据要求。

    2016年04期 v.30 662-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在广西昭平古袍金矿区试验效果

    胡云沪;徐熙;张青伟;马慧宇;

    通过在广西昭平古袍金矿区已知矿体上方进行的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地电提取试验研究,显示阴极提取和阳极提取在已知矿体上方都获取到了清晰的地电提取异常。在矿头位置,阳极提取量比阴极提取量要大,而在矿体隐伏端,阴极的异常特别明显。阳极与阴极提取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将阴离子与阳离子累加能更加清晰地指示出矿体的位置。说明地电提取测量法在广西大瑶山古袍金矿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并且用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寻找隐伏金矿效果会更好。

    2016年04期 v.30 669-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遥感在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张晓东;刘湘南;李明涛;赵志鹏;梁志荣;禇小东;

    以SPOT5及E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3D GIS遥感技术,通过对研究区岩性地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等地质体的遥感影像特征系统总结,结合野外调查,建立岩性地层及构造解译标志,对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多被贺兰山岩群和古元古代花岗岩覆盖,中部及东南部大部分为第四系和新近系地层;东部石峡谷、黑龙贵及老石旦镇地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及寒武系;研究区构造发育,主要分布在西部贺兰山基岩区,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13条,以NEE向和近SN向线性构造最为发育,线性构造相互切割,形成"块状"特征;环形构造33个,在区域上总体呈SN向条带状分布;褶皱4处,均为紧密型褶皱组合;不整合界线1条;总体呈"西部构造发育,局部呈块状,东西差异明显"的特点。实践表明,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区域地层构造认识以及遥感解译精度有较大帮助,能有效提高填图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16年04期 v.30 674-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岩石矿物研究

  • 浙西南玉岩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华夏地块古老基底物质的探讨

    吕昭英;刘兵;马昌前;刘园园;陈沐龙;傅杨荣;李孙雄;云平;

    通过对浙西南遂昌县玉岩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和揭示华夏地区基底的物质组成。玉岩花岗片麻岩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锆石年龄相对年轻,其~(207)Pb/~(206)Pb年龄介于597~1917 Ma之间,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为变质成因锆石,在锆石谐和图上,15个年轻锆石点整体上构成了一条不一致线,其上交点年龄为1904±19Ma,代表了片麻岩形成的变质时间,表明华夏地区存在古老的古元古代晚期岩浆岩-变质岩基底,下交点年龄为262±47Ma,可能记录了华夏地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变质作用的响应。第二类锆石年龄相对较老,锆石~(207)Pb/~(206)Pb年龄介于2087~2523Ma之间,锆石发育核幔结构并有明显的振荡环带,较老的锆石年龄表明华夏地区可能存在太古宙末至2.5Ga的古老基底物质。

    2016年04期 v.30 681-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滇西宝兴厂喜山期复式岩体锆石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

    刀艳;李敬洁;李峰;余璨;

    文章运用Pupin的锆石群型研究方法,对滇西宝兴厂喜马拉雅期复式岩体中锆石的鉴定和统计,研究表明,本区复式岩体中的锆石有18种亚型,主要由{100}、{110}柱面和{111}、{311}锥面组成,其中柱面以{100}特优发育,锥面以{111}最为发育;众所周知,温度、酸性、碱性程度等对晶形的发育影响很大,本次研究锆石结晶速度较快,结晶温度较低,且在偏碱性的环境下形成的。锆石的结晶标型显示本区复式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具有富水、富碱、富含成矿物质的特征,成为有利成矿的岩浆系统。

    2016年04期 v.30 689-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技术与方法

  • 高压旋喷法在漂卵石冲洪积土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卢林斌;张炳辉;

    对于厚层的含漂卵石的山前冲洪积土软弱地基,采用常规的CFG桩、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存在成孔难,复合地基承载力偏低等问题。本文以桂平市某高层商住楼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加固效果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潜孔钻机引孔+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处理含漂卵石软弱地基,能有效地解决成孔难问题,也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成桩效率。

    2016年04期 v.30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铌钽锆铪

    胡家祯;于亚辉;吴娣;李小辉;吴葆存;刘春霞;钟盼;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水系沉积物中铌、钽、锆、铪四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将样品与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混合物放入高温炉中,熔融分解完全,用热水提取,过滤后弃去滤液,将滤纸及沉淀用酒石酸-盐酸溶液溶解,稀释至刻度测定。方法检出限(3s)为:LD(Nb)=0.08μg/g,LD(Ta)=0.04μg/g,LD(Zr)=0.5μg/g,LD(Hf)=0.04μg/g,精密度(RSD%,n=6)为:0.84%~4.21%。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操作性强等优势。采用该方法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表明,其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此方法已在实际地质调查样品分析中得到应用。

    2016年04期 v.30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欢迎订阅2017年《矿产与地质》(双月刊)

    <正>《矿产与地质》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地质类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

    2016年04期 v.30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矿产与地质》(双月刊)投稿须知

    <正>《矿产与地质》(双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地质类学术刊物。《矿产与地质》(双月刊)的办刊宗旨是:着重报道有色地质行业生产、科研的最新成果和工作进展,同时兼顾非金属矿产及矿物材料的研究成果,对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开展

    2016年04期 v.30 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