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定堂
文章就地勘单位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寻找适销对路矿产,积极参与矿权流转,开辟地勘延伸矿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多项建议,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自己开辟一条再创辉煌的成功之路。
2003年S1期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王瑞廷,毛景文,柯洪,王东生
对我国西部地区镍矿资源分布、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及勘查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探明的镍矿床多,镍矿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西部地区的硫化镍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两期,一是中、新元古代;二是古、新生代,且二者不分主次。空间上多与构造岩浆活动带相伴。沿较老地块边缘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小杂岩体,是西部地区富硫化镍矿床的有利勘查方向。
2003年S1期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刘沈衡
详细叙述了华东有色地勘局近年来工作进展,指出本局工作在地质勘探、资金筹措、参与市场竞争及成果管理等方面取得的较好成果。
2003年S1期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李信,龚景林,王锡华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铜、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具有许多典型矿床,这些矿床形成与古地质环境有着深刻的内涵,探讨这些矿床的成生环境,进一步认定多金属找矿靶区,对找矿有一定帮助。
2003年S1期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童祥
近年来,个旧锡矿地质找矿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础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初步确立了"三大成矿系列",在勘查手段方面新引进了瞬变电磁法(T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自然源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仪器)、高精度磁测量法等物探方法以及烃气测量、能谱测量等地球化学方法,在老资料应用、构造地球化学的应用等方面亦有新的进展。
2003年S1期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王瑞廷,毛景文,柯洪,赫英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对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不少突破。从成矿作用机制方面总结与分析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2003年S1期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王龑明,陈双世
简要回顾了白银矿田地质勘查工作的历史,着重总结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实施以来和中加合作勘查四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从找矿思路、钻探施工质量、物探技术方法三方面对以往的勘查工作进行了评述。
2003年S1期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于凤金,王恩德
从矿山勘查与开发历史及现状入手,研究、分析了辽东地区开展新一轮找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而提出再轮找矿的设想。
2003年S1期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张声波
简要总结了赣南钨资源的探明储量、矿业开采情况及资源现状,从中说明新一轮找矿的必要性,提出了"立足三保、资料开发、更新观念、探边摸底找盲、尾砂开发利用"的找矿思路。
2003年S1期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李宪臣,孟昭君
近年来,通过对乌奴格吐山—哈拉胜地区火山机构的综合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特别是基于GIS的1∶50万和1∶20万比例尺的成矿预测,认为该区成矿地质环境非常有利,具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良好条件。因此,提出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可能性极大。
2003年S1期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张喜周,张振邦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控岩控矿构造体系的发生和演化及其对成矿作用控制的探讨,认为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具有更大的找矿前景。
2003年S1期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孙宪森,和钟铧,杨继龙,荆龙华
通过对冈玛错-双湖变质带中蓝闪石矿物种属的划分及矿物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石榴石和钠长石变斑晶中包裹体痕迹的确定、铁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具明显环带的发现、一系列褶劈理和皱劈理变形及退变质作用特征的描述,并通过对蓝闪石40Ar/39Ar快中子活化分析,获得蓝闪石的年龄谱图。确认了该变质带经历了3期变质变形事件。指出:各期变质变形特征的综合分析能指示冈玛错-双湖变质带形成及隆升的演化过程。
2003年S1期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谈树成,秦德先,范柱国,薛传东,陈爱兵,夏既胜
论述了个旧老厂锡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特征、围岩蚀变及成矿阶段、元素及矿物分带和控矿规律;指出这类矿床的找矿应该沿着具备有利层位的白色大理岩中的各种裂隙构造带、有利的导矿断裂和花岗岩突起组合的地带,尤其要注意沿着裂隙发育的白色大理岩(容矿层)与顶部青灰色致密块状大理岩(隔挡层)的有序组合地带找矿。
2003年S1期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尹意求,唐红松,陈大经,李嘉兴,胡兴平,郭正林,马忠美
艾丁克罗赛岩体属于与铜镍成矿有关的岩体,并经历了较好的深部岩浆分异作用。然而,由于铜镍硫化物矿浆熔离作用较弱,因此艾丁克罗赛岩体不具备形成较大规模的块状硫化物铜镍富矿体的成矿条件,但不排除在其它地区更晚期的隐伏岩体形成较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可能性。
2003年S1期 3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秦德先,夏既胜,谈树成,余阳先,洪托,陈爱兵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利用MapGIS与"矿床数学模型软件包Ver2.0"等软件,完成了对广西大厂铜坑锡矿92号矿体、细脉带矿体的矿体数字化研究。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规律,进行了矿体周围及深部的成矿预测研究。结果圈定了五个找矿靶区,其中一个靶区经过工程验证,找到了盲矿。
2003年S1期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杨群周,彭省临,张录星,雷德有
以地洼学说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物化资料,研究大河铜矿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并对其深边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大河铜矿所赋存的二郎坪群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属二郎坪裂谷活动的产物,铜锌矿初始矿化发生于晚元古代或早古生代,地洼阶段的叠加矿化(构造叠加改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矿床属于构造-流体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雁行式排列,是剪切作用所形成局部张应力的产物,构造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和类型对成矿有利,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2003年S1期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杨福田,张永红,杨铁军,黄明然
根据红透山式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分布规律、成矿系列及近年勘查成果,分析了"矿集区"分布范围与特点,提出老矿区资源潜力预测、勘查意义及思路的可行性分析。
2003年S1期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陶俊
通过对汤丹矿区及汤丹铜矿床构造形迹和构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汤丹铜矿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裂隙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汤丹铜矿床是东川式铜矿床的基础,形成以后遭受了多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及变质作用和火山热液活动,这些热液活动对既成的层状矿加以改造和破坏。一方面沿节理裂隙贫化或加富了层状矿,另一方面沿断裂在有利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形成新的脉状富矿体。
2003年S1期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新芝,黄贺,曾晓建,陈正钱
简要厘定德兴地体中德兴矿集区的含矿建造格架,通过分析探讨矿集区内铜厂、银山、金山典型矿床的含矿建造、成矿时代、成矿模式及成矿中心。探索提出今后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刘玉民
研究了西林铅锌矿二段-南沟地段的矿床特征,主要成矿规律,提出了成矿标志,对西林铅锌矿外围二轮找矿有指导作用。
2003年S1期 335-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钱国华
通过总结赣西地区铜铅锌成矿系列、类型及地质特征,指出该区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338-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王国泰,包昌良
从东川铜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东川昆阳古裂谷演变的整个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东川矿区铜矿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确定了东川铜矿区以寻找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和滥泥坪式铜矿为主要目标。同时根据东川矿区各类型铜矿的分布特点,预测了东川铜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及靶区位置,为东川铜矿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003年S1期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肖昱
沙泉子铜矿是近年来在雅满苏-沙泉子铜铁多金属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有大型远景的火山岩型浸染状铜矿床。沙泉子铜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纪雅满苏岛弧带、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一套细碧角斑岩建造中。
2003年S1期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郭家松,吴明珠
对南岭成矿带(赣南段)铜铅锌矿床类型、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李建领,许令兵,田立环
从聚矿构造的角度分析了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层—构造型聚矿构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李德胜
后六九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坡矿带与西乌旗矿带的交汇处,矿带交汇处的成矿作用强烈而集中,特别是燕山晚期的成矿作用。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燕山晚期的小侵入体中,赋矿围岩为蚀变的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围岩蚀变发育,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钾长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是与燕山晚期侵入岩有关的中高温斑岩型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2003年S1期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张国玉
六十林场-阿里河成矿区是塔源-塔河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区已发现了环宇铅锌矿床及嘎仙、吉峰、甘东七运等多金属矿点。通过对各个矿点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成矿规律,为该区找到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提出了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陈小华
对梅山铁矿中菱铁矿的空间分布、矿物共生组合、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菱铁矿矿石(混合矿石)的结构、构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菱铁矿在矿床北西部相对集中,并主要产在斑点状和浸染状矿石中;菱铁矿多数属镁菱铁矿,为近地表的陆相火山高温气液交代成因。
2003年S1期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王志光,向世红,刘新东,张振邦
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是与造山带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该矿床具有矿脉延伸长、延深大、矿石品位高、共生组分多的矿化特征。综合运用地、物、化找矿手段进行找矿,揭示了内乡北部是东秦岭地区进一步找银金多属矿床最有远景的矿化集中区之一。
2003年S1期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崔银亮
云南省金成矿作用是集中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新生代金成矿作用在云南更具特色,并占有重要地位。金矿床的形成在时间、空间上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本文从该类金矿地质特征入手,详细分析了与其形成的围岩蚀变特征,并提出鹤庆—北衙、祥云马厂箐—宾川小龙潭、姚安—南华、元阳—金平地区是最主要的找矿远景区,认为该类金矿在云南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2003年S1期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王相文,于金辉,徐长顺
辽东北部地区的陆相火山-次火岩型金矿床产于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岩体(筒)周边部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具明显的相似性。矿床成因属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基底重熔再造型金矿床。
2003年S1期 37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陈旺,胡海珠,郑镝
豫西熊耳山西段银(铅)矿集区,成矿热液主要来自花岗岩浆热液活动,并具多期多阶段活动特征,以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
2003年S1期 378-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黄贺
江西金山金矿田中新发现的医务垅金矿床已达大型规模,控矿的医务垅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岩分带和蚀变分带明显,具有构造岩—蚀变—金矿化三位一体特征,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2003年S1期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陈旺,陈树民,杨晓斌,郭林
分析了沟里地区金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找矿前景,认为青海东昆仑碰撞造山带的沟里地区发育古老结晶基底岩系,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金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是金成矿的有利地段。
2003年S1期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徐国才
江西大石笏金矿是江西找到的第一个微细粒型金矿床。通过对其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等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认识和分析,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式,并提出了在成矿有利的地层、构造、岩性、矿化条件下,利用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异常去寻找微细粒型金矿。
2003年S1期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何维基,钱国华
赣西卡林型金矿产出受不同方向、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具多层含矿性的特点,矿化主要赋存于细碎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中,与硅化、黄铁矿化、碳化等蚀变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以次显微金形式的独立自然金存在或分散于碳质、黄铁矿、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等载体矿物中。萍乡-高安坳陷带内化探金异常众多,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003年S1期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钱国华,张立
叙述赣西萍乡-高安地区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并指出其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395-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赵金洲
通过对该区矿脉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指出中西部矿体规模较大,品位高,矿物成分复杂,围岩蚀变发育。对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S1期 39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柯洪,王瑞廷
通过分析对比陕西南部地区铂族元素成矿的地质条件和铂族元素调查结果,指出在勉-略-宁三角地区及其周边寻找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型PGE矿床,有利岩相接触部位、铬铁矿体上下盘、边缘糜棱岩带等是勘查PGE矿床的有利方向;陕南东南部地区的黑色岩系是寻找含硫化物的黄铁矿型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这为在本区进一步开展铂族金属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2003年S1期 400-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王学贞,张喜周,李红超
探讨了河南省铂族元素矿产资源状况及已有矿床类型,提出了铂族元素矿床与深源岩浆的侵入作用密切相关,并随侵入岩浆深度的不同,元素组合呈有规律地变化的认识。
2003年S1期 40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伏雄
论述蒿坪金矿床地质特征、金矿控矿条件及其找矿标志,分析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对进一步开展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S1期 407-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吴忠如
通过研究东乡火山盆地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金元素成矿与岩浆运动和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提出岩浆—构造—金矿体三位一体的成矿地质特征,指出了今后金矿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许令兵,高金民,李建领,晁俊生
简要分析了栗子沟金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并与相邻矿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矿区金成矿富集规律,从而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郑训平
对区域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天门山岩体性质进行了考查,并作了区域性对比。初步认为天门山南缘地区是岩浆岩带、次一级构造的迭加区,形成了面积近100km2的银多金属成矿区。燕山早期花岗岩-石英脉(或构造蚀变破碎带)-寒武系层位是区内有色金属成矿的基本要素,也是直接的找矿标志。围绕天门山岩体周边已出现多处银多金属矿(化)点,提出了该区管岩-山坑里为一条银多金属矿带。
2003年S1期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易先奎
分析了金山金矿床的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化)体的关系,结合笔者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金山金矿床,特别是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2003年S1期 420-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汪明灿,衣存昌
林河金矿位于红卫火山盆地西缘成矿带上,含金石英脉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有关,为复合热液成因。
2003年S1期 42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胡本语
对槽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描述,强调了地层岩性、岩浆岩和构造控制的主导作用,分析了矿区成矿有利部位。认为该区的找矿方向应是沿F1断裂内弯处、槽坑6号矿带的浅深部以及隐伏岩脉上下盘。
2003年S1期 426-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程启开
银峰尖金矿区矿体受NEE(近EW)、NNW、NNE及近SN向四组构造破碎带控制,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
2003年S1期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胡本语
对冈面银(金)矿化集中区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论述,强调构造控矿的主导作用及成矿有利的含银建造层位,认为矿集区找矿方向应是多组构造交汇结点区以及沿特定层位找矿。
2003年S1期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李德胜
通过对大坝-铁门土-大青山金银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金银矿体分布情况、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分析、化探次生晕异常的研究,认为该区为金银多金属成矿最佳地段,指出找矿远景,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2003年S1期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池贵军
得耳布尔银矿床是内蒙古额尔古纳隆起东南缘的独立银矿床。该矿床的物质组分特征在区带上具有典型意义,Ag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出现;矿物种类和化学成分都较复杂,银矿物中除Ag以外,还有Cu、Zn、Au、Mn、Sb、S、Se、As、Cl、Br、I等,而且元素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这既反映了该区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又对该区银的普查找矿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3年S1期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曾晓建,陈正钱,唐正辉
分析构造-岩浆岩演化与成矿关系,综述了会仙峰地区岩浆期后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钽铌矿、混合岩带中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的成矿特征,区内具较大的找矿潜力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幸世军
对赣南铌钽、稀土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岩浆岩、构造、富集矿化特征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2003年S1期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白宜诚,左恒,罗维斌
简述了双频道激电法的特点,并讨论了在特殊地质景观条件下,双频道激电法在工作设计、野外工作中所面临的工作频率选择、常见人文干扰、接地电阻、电容耦合及感应耦合等方面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避免的方法技术问题。
2003年S1期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刘沈衡
介绍了土壤磁性调查在农业、环境、能源、气候变迁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开展土壤磁性调查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建议。
2003年S1期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杨群周,张录星,彭省临,赖健清
研究认为该区存在斑岩铜矿的找矿前提。根据蚀变、化探和物探资料,确定寻找隐伏斑岩铜矿有利部位在杨沟—李家沟—三道沟一带,尤其是在李家沟和三道沟之间。提出应开展地表蚀变填图及物探工作,确定找矿靶位,进行深部工程验证。
2003年S1期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陈云华
在查明元素在地层岩性矿石矿物中分布分配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矿床原生晕变化规律及元素分带规律,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紧裹型镜相对称帽式结构模式,指出前缘晕元素Hg、B及主成矿元素Cu、Pb、Zn、Ag组合及主成矿元素达2~3级浓度带是最佳找矿标志。充分利用矿山品位资料,经趋势分析发现东西两条矿化富集带;运用矿床异常模式及找矿评价指标预测深部钻孔,发现了新矿体。
2003年S1期 46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武俊德
根据个旧锡矿的成矿规律,通过对勘查区的主要成矿元素、造岩元素及其元素统计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及因子分析,采用6阶趋势面分析进行可视化数字成图或多元素和多因子两种"累加法"进行找矿靶区优选。
2003年S1期 467-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张瑜麟,张林
通过对铁炉坪、蒿坪沟银铅(金)矿区物探工作的研究分析,结合地质化探工作,提出了在熊耳山寻找构造蚀变岩(破碎带)型银铅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并利用两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找矿标志,对两矿区外围预测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类比分析。
2003年S1期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张林,张录星,杨彦峰
崤山地区地球物理异常配套发育,重力低异常和正磁异常吻合对应,显示重磁异常同源的可能性。已知矿床及地球化学异常在重、磁异常范围内分布。研究认为该地球物理异常由隐伏的中酸性岩体引起,岩体在侵入定位时,岩浆热液活化、携带成矿物质并迁移到有利的成矿部位形成工业矿床。侵入岩体的定位空间、物性参数及成矿作用形成了隐伏岩体、矿床分布与地球物理异常形态的相关性。
2003年S1期 47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张振邦
沟系次生晕测量是一种非正规网度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在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以银洞沟矿区为例)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找矿效果显著。
2003年S1期 479-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刘振山,张振邦
通过大功率电法面积性工作,确定矿脉分布;结合精测剖面工作,确定矿体的产状和埋深,指导工程摆布,取得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物探找矿效果。
2003年S1期 48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张燕婕
选择磷酸三丁酯(TBP)纤维棉对Au的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在10%的王水中,磷酸三丁酯纤维棉可定量吸附Au,使其与多种共存离子分离。吸附的Au用10g/l的Na2SO3溶液解脱。在给定条件下,对5μg~200μg的Au进行分离富集,其回收率在98.0%~101.0%。方法已用于铅锌矿、银金矿中金的分离富集和测定,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合,其RSD为1.6%~3.9%。
2003年S1期 485-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韩静,周金钢,曹长龙
根据近几年来在尾矿坝辐射井排渗加固工程中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一种经济、实惠、安全的水平孔施工方法。
2003年S1期 487-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刘坚强,程启开
结合南昌市朝新路污水泵站沉井工程的施工。介绍沉井施工一般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003年S1期 490-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张智慧
河南省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过程中在东秦岭造山带发现的一个以银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经过普查,大致查明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及矿产分布特征、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的物质组成、有用组分含量、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等。为了评价该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以及为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试就国内外银资源状况、市场供应价格,矿山建设条件、投资成本及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2003年S1期 49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涂恩照
银洞山铅锌矿区,矿体品位高,规模较小,确定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3年S1期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