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与地质

矿产与地质

  • “热水沉积双建造模式”+构造热液改造型铁钴矿床成因机制——以青海省格尔木市肯得可克北地区为例

    靳杨;曹守林;杨军;杨德;陈伟刚;

    为揭示肯得可克北铁钴矿床成因机制,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相学、矿物学等几方面特征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为近年来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热水沉积双建造”+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铁钴矿床。区内含碳黑色岩系与热水沉积岩系组成的典型“双建造”模式,同时含碳黑色岩系作为热水沉积的晚期产物标志着热水活动的结束;热水沉积岩系中铁硅质岩和硅质岩中的Fe、Co元素丰度值很高,昆北弧后裂陷经历了短暂的拉张后迅速闭合,由于裂陷时限短热动力能量小,Fe、Co等成矿元素仅通过热水沉积预富集形成矿源层而非工业矿体。含地质体(矿源层)后期通过构造热液叠加在局部构造热液活动较为强烈部位形成了似层状、透镜体状小规模的铁钴矿体。矿源层磁化率K_(Max)=14 605.8×10~(-6)×4π·SI、K_(Min)=1 059.5×10~(-6)×4π·SI、K_(AVG)=4 465.9×10~(-6)×4π·SI,剩磁强度Jr_(Max)=1 654.1×10~(-3)A/m、Jr_(Min)=83.3×10~(-3)A/m、Jr_(AVG)=390.2×10~(-3)A/m;铁钴矿石磁化率K_(Max)=9 690.7×10~(-6)×4π·SI、K_(Min)=74.1×10~(-6)×4π·SI、K_(AVG)=1 116.4×10~(-6)×4π·SI,剩磁强度Jr_(Max)=1 245.9×10~(-3)A/m、Jr_(Min)=60.6×10~(-3)A/m、Jr_(AVG)=306.0×10~(-3)A/m。磁化率(K)剩磁强度(Jr)指示矿源层及铁钴矿石均有磁铁矿的参与。根据地球化学指示矿源层内Co元素易于富集在粉砂质板岩Co异常值_(AVG)=21.88×10~(-6)、硅质岩Co异常值_(AVG)=23.26×10~(-6)、铁硅质岩Co异常值_(AVG)=47.89×10~(-6)、闪长岩Co异常值_(AVG)=23.94×10~(-6)均大于周边碳酸盐岩4~8倍异常。岩相学、矿物学初步探讨矿源层呈富SiO_2、FeO中等Fe_2O_3特征,铁钴矿石呈贫SiO_2、FeO富Fe_2O_3特征;w(Al)/w(Al+Fe+Mn)分析研究区属于滨海相热水沉积+后期构造活动特征。

    2025年04期 v.39;No.232 643-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2K]
  • 广西荔浦市深泥田矿区含金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

    秦运忠;郭申祥;徐文杰;陈懋弘;张磊;唐荣富;

    广西荔浦市深泥田金矿床位于大瑶山北缘,是一个受蚀变破碎带控制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具有卡林型金矿和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通过对脉体切割关系和显微镜下矿物组合的分析,划分为四个热液成矿阶段:(ⅰ)黄铁—石英阶段;(ⅱ)黄铁—毒砂—石英阶段;(ⅲ)方铅—闪锌—黄铜—黝铜矿—石英—铁白云石阶段;(ⅳ)石英—铁白云石阶段。其中,第ⅱ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载金矿物为毒砂和含砷黄铁矿,金以不可见次显微包体形式存在,类似于卡林型金矿。然而,第ⅲ阶段矿物组合偏中温,与卡林型低温矿物组合(雌黄—雄黄—辉锑矿—辰砂)显著不同,更接近远端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物探结果暗示矿区北西方向存在隐伏岩体,可能指示一个高温至低温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建议今后勘查工作除寻找类似金矿外,重点关注中温铜铅锌矿床和高温钨钼(铜金)矿床。

    2025年04期 v.39;No.232 658-672+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7K]
  • 渝东南陶粒页岩矿产的分布及其膨胀性研究

    郭宇;勾杰;易宗旺;牟佳佳;刘园圆;唐将;周琴;钟毅;雷春生;罗航;

    陶粒是一种多功能绿色矿物材料,其产量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一材料的发展。页岩陶粒优势是可大规模、持续性供应绿色建筑市场,缓解这一多功能矿物材料的发展瓶颈。通过以渝东南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XRF主量元素、XRD矿物相、SEM电镜扫描及TD-DSC热重分析,研究了渝东南地区陶粒页岩矿的赋存层位、资源分布及煅烧膨胀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赋矿层位为龙马溪组(S_1l)中下部页岩岩系,综合圈定渝东南陶粒页岩矿靶区2处,评价资源潜力区3处,预测资源远景区2处。具膨胀性页岩成分比例适宜,w(SiO_2+Al_2O_3)约82.4%,w(CaO+MgO+K_2O+Na_2O)约8.9%,w(Fe_2O_3)约7.1%,w(TOC)约1%;页岩矿物组成为石英、绿泥石、伊利石和斜长石等,页岩陶粒矿物相为石英、磁铁矿以及其他变质矿物(如莫来石、尖晶石等)。煅烧在1 230~1 260℃时,铁相会进入陶粒内部,使得内部由灰黑色转变为棕红、褐红色,表面由棕红色转变为黑色,表层棕色致密釉质层消失后陶粒强度降低,超过1 300℃强度损失严重;热重分析表明煅烧失重分别源自吸附水和自由水的排除、有机质的燃烧和放热反应、矿物晶相的转变;页岩的定向排列和特殊的立体叠合构造对气体的圈闭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煅烧产生膨胀。

    2025年04期 v.39;No.232 673-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2K]
  • 西峰地区延安组延10段油藏识别与分布规律

    李小军;马可聪;池国梁;曹博雄;刘元良;席妮妮;杏文华;窦鲁星;闫定壮;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浅层油藏,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位。位于盆地西南部的西峰地区以往主要开发三叠系延长组油藏,近年位于延长组上部的侏罗系油藏查层补孔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发现西峰地区多个区块侏罗系油藏都有良好油气显示,但油藏的识别标准与分布规律仍需厘清。本文选取西峰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浅层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分析化验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明确延10储层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测井曲线资料,开展油藏的定性和定量识别,并利用油藏的识别结果开展油藏发育特征分析。从油藏剖面解析来看,延10浅层油藏受到侏罗系庆西古河道的控制,主要发育在古河的两侧位置,油藏并不是大面积分布,而是在局部小范围内的构造高点发育。本研究对侏罗系浅层油藏分布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落实建产目标区以及浅层油藏的上产稳产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v.39;No.232 684-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4K]
  • 熊耳山矿集区红娘沟—三官庙一带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

    王辉;梁新辉;

    熊耳山金钼多金属矿集区红娘沟—三官庙一带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区内矿床主要受层间拆离断层构造控制,具有脉状、缓倾斜、薄而富的特点,主要矿体呈近EW向展布、倾向南、倾角25°~40°。区内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关,其成矿机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印支期三叠世近SN向挤压作用初步形成熊耳群内层间拆离断层、太华群内的层间糜棱岩带;燕山期SN向拉张使早期形成的东西向层间拆离断层、层间糜棱岩带由压性转为微张性,含矿热液在有利成矿空间内以交代、充填的方式富集成矿。初步认为矿脉走向延长方向、顶板平行矿脉以及NE向大木厂断裂、太子坪断裂深部是未来找矿的重要方向,在今后的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区域范围内其他燕山期花岗岩体(基)周围该类金矿床的勘查。

    2025年04期 v.39;No.232 694-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9K]
  • 湖南水口山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硅钙面类型及其控矿作用

    郭闯;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硅钙面类型和控矿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目前存在5种类型控矿“硅钙面”:(1)下侏罗统高家田组砾岩—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接触面;(2)下二叠统当冲组硅质岩—栖霞组碳酸盐岩接触面;(3)上二叠统斗岭组砂岩—下二叠统当冲组泥灰岩接触面;(4)下侏罗统高家田组砾岩—中—上石炭统壶天群碳酸盐岩接触面;(5)上二叠统斗岭组砂岩—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接触面。综合研究表明,下石炭统测水组粗碎屑岩与石磴子组碳酸盐岩是矿区内另一广泛存在的硅钙面,具有成矿的巨大潜力,是实现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下一步找矿突破的有利区域。

    2025年04期 v.39;No.232 705-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5K]
  • 淮安市朱桥矿区石塘块段岩盐矿溶解性特征研究

    宋佳遥;吴进飞;何金先;郑瑜;王之杰;周绍荣;张晓丽;

    盐穴是公认的地下油气储备的优良场所。淮安市朱桥矿区石塘块岩盐矿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盐矿资源,未来有望建成油气储备基地。其溶解性特征对盐穴储气库造腔及水溶开采工艺具有关键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室内水溶实验,对4组不同品位岩盐样品进行侧溶与上溶对比分析,揭示了卤水浓度、溶蚀速率、残渣特征及溶腔形态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侧溶初期因溶解面接触面积大、混合均匀性高,卤水浓度增速快,且溶蚀速率随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上溶初期垂向渗透效率突出,但后期因溶腔垂向扩展受限,卤水饱和时间显著延长。此外,残渣颗粒沉降速度受卤水浓度与粒度影响显著,且残渣体积膨胀率平均为13.53%,需通过流速调控优化排出效率。本研究为石塘块段盐穴储气库的侧溶主导造腔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39;No.232 714-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新疆哈密市大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探讨

    郭晓;

    新疆哈密市大青山金矿床自2018—2021年经过系统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显著的找矿勘查成果。为解释该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构造控矿规律,文章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矿区地质调查、近年生产勘探系统资料整理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大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床的矿化期次及矿化阶段可分为两个矿化期和四个矿化阶段。已发现10条金矿化带,其形态、走向、规模等全部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而断裂构造在平面示意图上呈雁行状排列特征。金矿体在走向上具有膨大缩小、尖灭再现特征,在倾向上由陡变缓部分容易产生较厚大矿体。

    2025年04期 v.39;No.232 723-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6K]
  • 藏南查拉普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张朋;于文明;张志强;王其才;田淑娟;

    查拉普金矿是目前藏南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中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涅如组的一套次深海—深海环境碎屑复理石建造中,容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断裂构造。矿区以往找矿工作主要针对浅部蚀变岩型金矿体。近期,经钻探验证,在矿区深部发现品位高、规模较大的石英脉型金矿体,资源量占比高,因此本区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蚀变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本文通过中高倍显微镜扫面、MLA扫描电镜观察、化学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基本查明了查拉普金矿床中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石英脉型金矿石中自然金主要为中细粒可见金;蚀变岩型金矿石中大多以分散金形式分布在毒砂或黄铁矿中;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中自然金的嵌布特征以裂隙金为主,包裹金少。

    2025年04期 v.39;No.232 732-74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0K]
  • 浅析贵州独山半坡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梁小糠;蔡小勤;赵远由;石再平;杨仕江;

    独山锑矿田是华南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坡锑矿床是矿田内唯一探明的大型矿床,坐落于独山箱状背斜之上,矿体呈脉状充填于断裂破碎带及旁侧围岩的裂隙中,围岩以下泥盆统丹林组(D_1d)为主,矿石类型单一,为单一硫化锑矿床。通过对矿床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文系统总结了矿床控矿因素,将烂土断裂、河沟断裂、半巴断裂依次划分为导矿—配矿—容矿三级构造体系,半巴断裂在平面上“启张”的区域与其倾向延深构成了有利容矿空间;下泥盆统丹林组(D_1d)中上部石英砂岩是最有利的围岩及岩性条件;半坡锑矿床是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围岩及其岩性等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矿田内Sb、Hg、As、Au等元素异常富集,数据挖掘显示Sb的含量与As中度相关,与Au、Hg弱相关,可能是由于Sb、Au、Hg、As同属地球化学性质相近低温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伴生,故Sb、Au、Hg、As元素组合可以作为化探找矿的指示元素。半坡矿床以南至贝达一带,半巴断裂“启张”叠加下泥盆统丹林组(D_1d)中上部地段有望发现隐伏的锑矿体。系统集成矿田内不同时期的地物化遥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有望发现新的找矿信息。

    2025年04期 v.39;No.232 74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9K]
  • 八卦庙金矿区深边部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预测研究

    窦鹏;杨森;李雷;王雷;王欣;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位于秦岭泥盆系凤太矿田北部金矿带中段,已探明金储量106 t。该矿床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秦岭碰撞造山时期,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文章在收集分析以往地质勘查、科研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地质资料,就八卦庙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开展综合研究和找矿预测工作,认为在主矿体的深边部成矿条件优越。矿床处于NWW向与NE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岩性段第二岩性层(D_3x_1~2)是八卦庙金矿床的主要含矿层,NWW向和NE向断裂构造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星红铺组下岩性段第二岩性层与NWW向和NE向断层破碎带是重要的找矿空间,金矿床深部可能向矽卡岩型金矿或斑岩型金矿转变,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025年04期 v.39;No.232 75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1K]

新方法与新技术

  • 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靶区圈定技术与方法

    陈永琳;李学彪;黄长帅;付伟;庾慧敏;王爱林;徐文杰;卢见昆;

    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床的母岩通常是一类较酸性、过铝质高分异的S型或A型花岗岩类岩石,具有低磷、低钛,富Rb、Th和亏Zr、Sr、Ba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依据稀土萃取分离三分分类法,利用成矿母岩的(M+H)/L比值,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母岩配分类型划分三类:轻稀土型母岩((M+H)/L<0.5)、潜在中重稀土型母岩(0.5≤(M+H)/L<1.0)和中重稀土型母岩((M+H)/L≥1.0)。通常情况下,潜在中重稀土型母岩风化壳具有“上轻下中重”配分模式;中重稀土型母岩风化壳则是“全部中重稀土”配分模式。基于该规律提出一种快速寻找中重稀土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圈定与预测方法技术,即基于便携式XRF技术+稀土野外快速分析,构建了一种野外快速筛选含矿风化壳与评价稀土矿类型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为一套高效便捷圈定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靶区的技术与方法体系,能有效识别干扰因素、预测稀土总量和判断稀土矿配分类型,并具有快速、高效、准确,易操作的特点,有利于地勘单位广泛推广使用。

    2025年04期 v.39;No.232 765-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物探与化探

  • 磁法—测氡法在公乌素煤矿火区勘察中的应用

    常腾腾;韩鹏辉;陈江源;石岩;田金霖;

    本文采用测氡法与磁法相结合的方式探测公乌素煤矿煤田火区情况,有效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存在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排除了采空区的干扰,通过磁测有利异常区与氡测有利异常区分布综合对比分析划分了测区范围内燃烧正常区、燃烧降温区或熄灭区和可能的新增煤火区。其中氡值与磁测值均为高异常值区域属于燃烧正常区;磁场高值异常而氡气浓度正常区域属于燃烧降温区或熄灭区;氡气浓度偏高而磁测无明显异常的区域属于新增加的煤火区。此结果为公乌素煤矿南采区火区治理及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4期 v.39;No.232 783-790+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2K]
  • 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异常区预测与成因分析

    薛海军;朱建刚;

    煤层异常区是影响煤炭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准确预测煤层异常区,并有效分析其地质情况,可为煤矿后续工作面布置和安全开采提供帮助。通过对彬长某矿老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采用地震属性结合区域地质成因,有效划定4个煤层异常区,根据巷道实测情况证实异常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依据地质情况有效分析了每个异常区的成因,并根据成因分析异常区的稳定性,为煤矿的后续开采提供有效指导。

    2025年04期 v.39;No.232 791-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0K]
  • 中非铜钴矿带铜(钴)矿偏提取地球化学找矿技术研究及找矿应用

    覃久敏;黄学强;王邦民;钟玉龙;卢安宁;

    为探索中非铜钴矿带铜(钴)矿偏提取地球化学方法找矿应用的可行性,分别在刚果(金)及赞比亚两处典型矿床开展剖面异常特征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两处已知矿体上均获得较好的偏提取Cu、Co、Ni元素异常,异常呈现出明显的“驼峰”特征,异常对矿体的反映优于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据此总结了偏提取异常特征模式,并初步探讨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在赞比亚两处矿区开展了隐伏铜(钴)矿找矿应用,预测深部找矿靶位,经钻探验证发现了两处工业铜矿体,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

    2025年04期 v.39;No.232 803-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1K]
  • 地磁南半球低纬度地区ΔT磁异常三维正反演技术在磁铁矿勘查中的应用——以马来西亚马兰地区为例

    廖海志;黄光爱;杨富强;叶毓栋;

    马来西亚马兰地区位于极低纬度带,处在地磁南半球上,磁化方向主要以水平磁化为主,磁性体产生的磁异常以负磁异常为主,从南至北整体呈弱正—负—正异常伴生关系,伴生异常增多,常规的低纬度化极处理极易导致特定方向上的“幅值放大”,出现极值带,无法有效进行解译。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马兰地区某磁铁矿区开展高精度磁测,根据矿区所处地磁位置及地磁参数,进行相应的三维正演模型模拟,了解磁异常的形态特征,再对比实际表现出的ΔT磁异常形态特征,最后结合矿区物性参数及地质资料,进行复杂磁性体的三维正反演拟合,能够更真实有效的获得磁性体在地下的分布特征,为后续的隐伏磁铁矿开采提供了详实依据。

    2025年04期 v.39;No.232 810-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6K]

水文环境与工程

  • 基于大井法和GM(1,1)-Markov模型的河池某锡锌矿涌水量预测对比分析

    石树静;李健伟;冯俊海;黄春阳;覃佳肖;张勤军;

    矿坑涌水是威胁矿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如何精确预测矿坑涌水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河池某锡锌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和GM(1,1)-Markov模型进行矿坑涌水量双重预测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大井法预测计算的相对残差范围为-13.09%~14.45%,平均相对残差为8.25%。基于GM(1,1)-Markov矿坑涌水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残差为3.83%,相较于大井法平均相对残差降低了4.42%。此外,该模型可以消除传统模型固有偏差和数据随机波动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涌水量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2025年04期 v.39;No.232 823-83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5K]
  • 湟水河流域湟源峡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采潜力分析

    肖善虎;贾君;袁有靖;巴瑞寿;袁杰;李楠;张志弘;

    湟水河流域是青海省东北部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镇居民生活与生产用水及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湟水河中游湟源峡河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及样品采集测试等工作,基本查明了湟源峡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分析了湟源峡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及可开采潜力,为地下水开发提供基础数据。经计算,湟源峡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76×10~4 m~3/d,可开采资源量1 744.42 m~3/d,矿化度小于0.5 g/L,质优量丰,开采量有保证,可作为河谷区城镇的后备水源。该评价思路对湟水河其他支流地下水资源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04期 v.39;No.232 836-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指标优化研究

    孙杨艳;凌波;陈婉君;帅焕;鲁涛;欧阳琦;

    基于2005—2022年的相关研究与封场、环评报告获得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识别,分析了不同“年龄”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的特点,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指标进行了优化,以期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的预防监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已报道检出相关污染物共36种,主要污染物为COD、BOD_5、无机盐、重金属、细菌、固体悬浮物等。其中pH随填埋时间的增加逐渐由酸性变为偏碱性,可生化性逐渐降低,重金属除铅外并未有明显规律。对于监测指标,挑选出BOD_5、Hg、Cr、NH_3-N、电导率作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常规性监测指标,并将其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初期的预防性监测。

    2025年04期 v.39;No.232 842-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废弃采石场危岩稳定性评价及运动特征分析

    郭尚其;陶悦;李想;谢廷勇;周洁军;秦胜鹏;

    兴安县川江、斧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废弃采石场高边坡的坡面分布有较多裂隙,并存在危岩地质灾害隐患,对坡脚工业园区及人员的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该废弃采石场危岩,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危岩体的分布特征,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和静力分析法评价了15处危岩体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利用Rockfall软件模拟了落石的运动特征,计算其冲击动能、岩石弹跳高度及距离等数据。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危岩体基本稳定,暴雨条件下稳定性显著降低,部分危岩体对下方厂房和人员构成严重威胁。研究成果为废弃采石场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运动轨迹分析提供参考,对于危岩体灾害预防与减灾技术研究有积极意义。

    2025年04期 v.39;No.232 85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 煤矿开采城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性因素研究

    王瑞龙;孙丽苹;赵恒;

    浅层地下水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浅层地下水资源对于维护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区浅层地下水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平顶山市区在采矿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问题。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区浅层地下水主要分为三类,A类地下水水质较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B类地下水受到轻微人类活动影响,C类地下水受人类活动最为明显,水化学组分相对复杂。研究区水化学类型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地下水组分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溶解作用。煤矿开采对区内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出HCO_3·SO_4—Na·Ca、HCO_3·SO_4—Ca类型水,地下水中SO_4~(2-)、Na~+含量升高等。本文可为资源型城市地下水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2025年04期 v.39;No.232 861-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1K]
  • 一种适用于边坡浅层失稳的破坏准则

    于涛;于腾飞;

    干燥非胶结土的边坡浅层稳定性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因此使用摩尔-库伦破坏准则评估浅层边坡稳定性是不安全的。本文使用修正幂函数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干燥非胶结土的边坡破坏准则,通过直剪试验与三轴压缩试验验证了该准则的有效性,同时该准则的相关参数可通过直剪或三轴压缩试验获得。此外,根据新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与降雨入渗试验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应对潜在的浅层边坡破坏风险的方法—在雨季来临前将干燥边坡饱和至先前干燥层深度。

    2025年04期 v.39;No.232 872-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欢迎订阅2026年《矿产与地质》(双月刊)

    <正>《矿产与地质》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地质类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资讯网、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多次获得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奖。

    2025年04期 v.39;No.232 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