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金锁;江宏君;凌锦兰;钟智慧;
华阳川超大型铀铌铅矿床位于小秦岭构造带西段。矿区侵入岩、脉岩以及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分布受岩脉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成矿过程可分为伟晶岩成矿期(1.8 Ga)、碳酸岩成矿期(220~200 Ma)和晚期叠加成矿期(135~129 Ma),对应形成伟晶岩型矿石和碳酸岩型矿石,以后者为主。伟晶岩矿石主要发育钾化、黑云母化、褐帘石化、磁铁矿化、磷灰石化蚀变;碳酸岩矿石主要发育霓长岩化作用,形成霓辉石、磁铁矿、钾长石、褐帘石、角闪石、黑云母、独居石以及重晶石、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等。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铌钛铀矿、晶质铀矿、方铅矿。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在综合分析华阳川铀铌铅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多期次活动的NW向华阳川深大断裂、元古代花岗斑岩和花岗伟晶岩、印支期的火成碳酸岩脉、太古代片麻岩以及印支—燕山期的老牛山和华山岩体“六位一体”共同作用形成华阳川超大型矿床。
2025年03期 v.39;No.231 37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6K] - 黄国军;郭建祥;马隆文;庞运权;李镇;李莉;陈永琳;
本研究聚焦于广西凤凰山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目的在于系统性地识别深层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分带成矿机制,通过对同位素分析数据和Ag、Pb、Zn、Cu等主要矿源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解析,建立凤凰山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模式,揭示矿区中深部可能存在中高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及其找矿潜力。建议在主控矿断裂F_1的转折位置进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在已知铅锌矿体下部,探索铜矿化特征,以便在矿山深层探寻新的矿产资源并为进行资源评估和制定开采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39;No.231 38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 朱文兵;杜云;肖荣;张贻舟;陈志超;蔡毅;蒋亚君;陈启亮;曾志方;
铁石垅(桥口)铅锌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是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以往被认为是中低温热液成矿,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对象主要为铅锌矿。近几年,随着矿区深边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综合研究的深入,在铅锌矿床深部新发现大规模的中高温锡矿化,已经圈定出工业铅锌锡(锡)矿体9个。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构造控制,赋存于强硅化、绿泥石化蚀变构造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浸染状、脉状、角砾状;含锡矿物以锡石为主,其次为硫银锡矿;其他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白钨矿及含银矿物等,具有典型的蚀变构造岩型锡石硫化物矿物组合特征。现有勘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该矿床是一个具有高温—中温—低温多阶段成矿特征的岩浆期后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锡矿找矿潜力。该矿床深部大规模锡矿化的发现,对湘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寻找隐伏锡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395-402+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 张锡贵;房斌;何善立;代胜;
贵州凯里市硐下地区铅锌矿床位于区域性湖南(花垣)—铜仁(松桃)—凯里(挂丁)—都匀(三都)北东向深大断裂北西盘凯里东侧挂丁镇附近,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中上部,在该区柏松、硐下及龙井街一带寒武系清虚洞组地层上部和顶部发现两个铅锌含矿层。近些年来,各地勘单位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采取有效的勘查手段,在该区累计查明铅+锌金属量大约35万吨,达到中型铅锌矿床规模,实现黔东铅锌成矿带中部的找矿突破。为此,文章根据近年来的找矿勘查成果所取得的认识,与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凯里地区硐下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对该区铅锌矿后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403-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2K] - 夏昌亮;周福明;栗欢欢;孙腾蛟;吴帮继;
贵州省凯里市新近发现一个具有中型规模的铝土矿床——洛榜铝土矿。文章详细论述洛榜铝土矿床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以及主要找矿标志。通过野外地质测量、露头观察、钻探工程手段及室内显微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研究工作,初步确定:(1)该铝土矿床形态呈缓倾斜的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沿走向长约1200 m,延深140~1200 m;矿体倾向NW,矿体厚度0.80~4.00 m,平均厚度1.48 m,矿床规模属于中型;(2)矿石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其次是黏土矿物,另含有少量铁质,黄铁矿,石英,陆源碎屑;(3)矿石构造为层状构造和碎屑状构造;(4)矿石结构主要为泥晶含粉屑含砾屑砂屑结构、微—泥晶含砾粉砂屑结构和微—泥晶豆鲕粒结构;(5)矿石类型为豆鲕状铝土矿、碎屑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该矿区间接找矿标志为梁山组(P_2l)碎屑岩地层、煤层及赤铁矿,主要找矿标志为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附近铝土矿。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潜力和勘查前景。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地区继续寻找类似半隐伏、隐伏铝土矿床打下良好的的地质信息基础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39;No.231 412-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2K] - 徐书奎;
半宽金矿为崤山地区最早发现的金矿床之一,通过对半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半宽金矿矿体主要就位于与拆离断层垂直或大角度斜交的NE向、近EW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带内,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幔源物质,成矿流体显示出混合流体特征,属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体系。区内发育的拆离断层是区域成矿物质上涌的重要通道,在拆离断层带中深部结晶基底地层中发育的张扭性断裂构造内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2025年03期 v.39;No.231 42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0K] - 黄光爱;廖海志;黄志刚;叶少剑;李昌明;李伟;
近年来,凭祥市龙塘金矿历经持续开采,其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据地质调查与研究分析表明,该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NE向断裂构造,并且在主断裂旁侧的NE向次级羽状断裂带区域呈现高度富集的特征。金矿体的赋矿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合山组。龙塘金矿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态存在,呈微细粒浸染状均匀分布。黄铁矿(多已次生蚀变为褐铁矿)与毒砂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围岩蚀变现象显著,主要为硅化、黄(褐)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通过对矿化岩石及原岩的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二者均不存在Ce异常现象,这表明成矿溶液在成矿过程中始终处于弱还原环境。根据蚀变矿物特征判断,该矿床的形成温度属于低—中温区间。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等综合判断,该矿床的形成时期应晚于中三叠世。龙塘金矿可归类为独具特色的“龙塘式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2025年03期 v.39;No.231 43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 莫帮洪;隆兆笃;王健;
黔东三穗向斜583矿点位于湘西北—黔中铀多金属成矿带南部,工作程度较低。在收集前人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黑色岩系沉积型、沉积改造型铀成矿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型铀矿受层位及岩性控制,品位较低,厚度较薄。沉积改造型铀矿受构造控制,产于断层破碎带内,品位较高,厚度较大,浅钻揭露显示沿倾向深部矿化有变好的趋势。三穗向斜具有有利的铀源、岩性、构造和热源条件,找矿主攻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铀矿。同时,目的层含有5层钒矿,具有较好的综合找矿潜力。
2025年03期 v.39;No.231 439-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 龚光林;
湖北大悟县钨子铺萤石矿位于西大别山造山带南麓,矿区出露地层为南华系七角山岩组片岩段、片麻岩段和粒岩段,岩浆岩主要为南华纪二长花岗岩、辉长岩及白垩纪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脉等。矿区构造主体呈NE向,断裂构造发育,发育NW向断裂。矿体受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呈透镜状、脉状产于红安岩群七角山组变质杂岩中。赋矿围岩为碎裂白云二长变粒岩、白云二长片麻岩,矿化发育地段具强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等,萤石矿物以细脉穿插发育于赋矿碎裂硅化变粒岩中,为硅酸盐岩石中的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综合分析地质、化探数据,认为萤石矿与深部花岗斑岩体相关,矿化具有钼矿化、萤石、金矿化的垂直分带特征,沿断裂破碎带具有浅部找金、深部找萤石矿的找矿前景。
2025年03期 v.39;No.231 446-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4K] - 贺梓宸;史琳;岳琳溪;王嘉峥;何鹏;柴思捷;李福斌;
砭上萤石矿床位于河南省栾川县砭上村一带的合峪花岗岩基与熊耳群火山岩地层的接触带部位,是合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赋矿围岩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及英安岩,矿化受断层控制明显。基于对前期研究文献的综述以及实地勘察的数据,深入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条件,并通过与矿区附近其它萤石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对比,总结了有效的找矿标志,对区域内同类成矿条件地区萤石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5年03期 v.39;No.231 454-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张燕赞;宋君;张阳;
鲁山—舞钢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石墨矿成矿区域,为进一步总结该地区石墨矿成矿规律,评价找矿前景,采用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激电测深和样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石墨矿床受特定地层层位控制,石墨矿体与含矿岩系中大理岩带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石墨矿床的形成为多期变质作用的结果。根据地质调查和物探测量结果,圈定了三处找矿远景区,预测在埋深500 m以浅可能找到大中型石墨矿床三处,预估石墨矿资源量(380~620)×10~(4 )t。
2025年03期 v.39;No.231 46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9K] - 李文涛;赵世民;宋辉;李华伟;王涛;
泌阳凹陷天然碱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西北,是近年来我国盆地中发现的一重要盐类矿床。凹陷面积1 000 km~2,周边物源丰富,在盆地内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构成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凹陷演化史研究和三维地震测量,构建出天然碱各成矿期的演化特征。矿床成因研究分析表明,成矿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周边的地层及岩浆岩;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促进卤水的形成并向天然碱转化;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是天然碱成矿的必要条件,并提出深浅水复合成矿模式。
2025年03期 v.39;No.231 47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8K] - 陶兴雄;何建生;赵成峰;彭波;陈勇;
红牛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义敦岛弧带南段之格咱压性弧,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SURPAC三维软件构建五套不同工业指标体系铜矿体三维模型,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估算资源量,对不同方案铜矿体特征、总资源量、品级资源量、主矿体资源等方面开展对比研究。从第一方案到第五方案,铜矿体总金属量、各品级金属量、主矿体金属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矿体整体由“小多杂散差”向“大少简集好”转变,矿床平均品位降低但不贫。文章初步提出该矿区采用铜边界品位0.2%、最小可采厚度2 m、夹石剔除厚度4 m进行矿体连接最适合矿山勘查开发,为实现矿山机械化、规模化开采,提高采矿效率和回采率及资源利用率,降低矿山开采经济成本,防范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5年03期 v.39;No.231 482-492+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3K] - 余小艳;
湖南省郴州市铋、钨、锡、铅等金属矿产和萤石、隐晶质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是矿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矿业结构布局不优、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产业链延伸不足、精深加工严重缺失、找矿勘查投入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郴州市矿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矿产资源禀赋及矿业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矿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2025年03期 v.39;No.231 493-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6K] - 叶武;张成;黄磊;吴丽斌;
浙江省深化矿业绿色发展,以数字化升级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为基础,建设越界开采预警、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和定位跟踪等系统及场景应用、决策分析等平台,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数字化矿山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越界开采预警判别、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缺失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数字化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数字化矿山的健康发展。
2025年03期 v.39;No.231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