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龙,翁吉生
<正> 为适应当时冶金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找矿需要,冶金部于1981年下达了1981~1983年科研计划,指示我单位开展以下三方面的测试科研专题: (1)开展岩石、土壤中金、碘等33个元素和岩石中15个稀土元素以及有关金属矿物中痕量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2)选择2~3个有化探异常的金属矿床,设计相态分析方案并作初步试验; (3)研究适应地质、化探和矿石综合利用需要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上述专题各项技术指标,主要是依据1980年12月地质局召开的冶金地质研究所和部分公司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座谈会提出的要求(见表1第1、2栏)。
1985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胡有云
<正> 华东师大合成的偶氮氯膦mA是测定希土元素的新显色剂,它具有灵敏度高、发色酸度宽、对比度大、稳定等优点。本文研究了mA与钪形成络合物的条件,确定络合比Sc:mA=1:4,摩尔吸光系数为2.61×10~4,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75nm,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硝酸、硫酸、甲酸及一氯醋酸介质均可形成紫红色络合物。pH2~0.3N盐酸对吸光度影响不大(以相应酸度的试剂空白为参比)。0~10微克/25毫升符合比尔定
1985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胡有云
<正> 矿石中稀土总量的测定,广泛采用偶氮肿Ⅲ光度法,由于该试剂与等量的氧化钇和氧化铈之间的吸光度差别较大,前者比后者约高二分之一,因此当样品中轻、重稀土比例变化时,标准曲线的轻、重稀土比例也必需作相应的变化,否则会引起较大的测定误差。通常是根据提纯某矿区的稀土总量配制标准曲线,或根据光谱半定量结果配制标准曲线以消除系统误差。近年来李锡安等探讨以氯化钾为抑制剂,使等量氧化钇的吸光度下降到接近等量氧化铈的吸光度。文献用氧化钆为通用标准,以减少该法的测定误差。
1985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佘敬芳
<正> 二安替比林甲烷(DAPM)法测定钛,虽灵敏度较高,但在矿物微量分析中由于称样量的减少或含量低时仍感灵敏度不够。我们发现:在氯化物和硫氰酸铵介质中,钛能与DAPM生成(DAPM)_2Ti(CNS)_8形式的三元络合物。该络合物具有疏水性和易萃性,籍氯仿萃取后直接光度法测定,可大大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络合物摩尔吸光系数达6×10~4,方法适宜于微克量钛的测定。
1985年02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佘敬芳
,梁达柱
<正> 稀土分组的测定是研究物质组成以及综合评价稀土矿物的依据之一。大部分的稀土工业矿物均系综合回收多种金属的原料,其化学成分的测定对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钍的化学性质与稀土相似,常以类质同象置换进入稀土矿物中。几种主要的稀土工业矿物中钍的含量可达0.X~X%,甚或更高。因此,铈族稀土、钇族稀土和钍相互之间的分离和测定是稀土类矿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985年02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佘敬芳
<正> 绿柱石是一种重要的含铍矿物,化学组成为:3BeO·Al_2O_3·6SiO_2,各成份含量的理论值为:BeO14%,Al_2O_319%,SiO_267%,其中部分铍常被钾、钠、锂、钙、铁等金属元素置换。 一般分析项目有:SiO_2、BeO、Al_2O_3、TiO_2、Fe_2O_3、CaO、MgO、Li_2O、K_2O、Na_2O、Rb_2O、Cs_2O、H_2O~±,有时还分析Nb_2O_5、Ta_2O_5。
1985年0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吴双凤
<正> 本文采用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的同系物吡啶偶氮化合物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测定钒。 本试验着重研究了53种离子在比色体系中的可能影响,提出以CyDTA-NaF为掩蔽剂消除W、Mo、Sn、Fe及少量Cu、Cr、Ei和Ti的干扰。以碱熔分解地质样品,在碱性介质中可分离除去Bi、Ti和少量Cu,但不能除去Cr和一部分Cu。文献推荐的方法用于日常分析中手续较繁琐,本文使用硫酸肼在碱性介质中将它们还原至低价沉淀除去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分离后可直接在水相中进行光度测定。
1985年0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张玉清
,林亚凤
<正> 目前,用作光度法测定微量锡的显色剂有数十种之多,常见的有苯芴酮、邻苯二酚紫(PV)、茜素紫、桑色素、水杨叉—2—氨基硫酚等。近几年来,由于引入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苯芴酮,锡生成三元络合物,不但提高了灵敏度,还有明显的增溶作用,因而广泛地被采用。本文采用苯芴酮和胶束增溶剂(OP和CTAB)比色法。
1985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张吉念
,苏惠娴
<正> 岩石土壤中微量碘的测定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它的优点是简捷、准确、测定范围较宽,但对于痕迹量的碘似有困难。催化比色、催化滴定法灵敏度较高,但大多采用半熔分解样品,带入的外来离子给测定带来麻烦。我们采用热解法使碘与大多数共存离子分离,在铈(Ⅳ)—砷(Ⅲ)体系中,碘的存在使反应速度加快,以硫酸亚铁铵使反应终止,然后用铈(Ⅳ)滴定过量的亚铁。
1985年02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蔡琼珍
,康永莉
<正> 近年来,在锡的物相分析实践中发现,除黝锡矿、辉锑锡铅矿、锡石等矿物存在外,还存在多种含锡的矿物,如含锡的硅酸盐类矿物,含锡的硫化矿物(如磁黄铁矿、黄铁矿等),含锡的氧化矿物(如磁铁矿)以及水锡石类矿物等。如仍按文献的流程进行物相分析,那么难溶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锡则与锡石一起计量,而易溶硅酸盐类矿物和其它矿物中的锡均与黝锡矿或胶态锡一起计量,尤其当矽卡岩型矿床中中酸盐类矿物的含锡量比较高时,影响更为严重。
1985年02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康永莉
,黄李威
<正> 白云鄂博铁矿是我国含有稀土、铌等元素的大型综合性矿床,矿物组成复杂,已发现的各种矿物达100多种。其中铌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有易解石类、烧绿石、铌铁矿、钛铁金红石、褐钇铌矿、铌钙矿、包头矿等十多种;同时还存在含铌矿物,钛铁矿等;此外,还有少量铌分散于脉石矿物中,主要分散在萤石,赤(褐)铁矿、磁铁矿、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独居石、钠闪石、云母等矿物中。
1985年02期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舒柏崇
<正> 钨、钼的极谱催化波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多采用酸性的苦杏仁酸—氯酸钾体系。若体系引入微量辛可宁,CTMAB(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或辛可宁加8—羟基喹啉均可提高钨的测定灵敏度,而应用慢滴落(周期15~20秒)汞电极结合电富集在示波极谱上可测低至4×10~(-4)微克/毫升的钨。本文提出在弱酸性的二苯羟乙酸体系中,钨可产生有更高灵敏度的催化氢波。试验了影响钨催化波的各种因素,确定了适宜条件并观察共存离子的影响,拟定了简便、快速的痕量钨的分析流程。在本文所选择的条件下,应用JP—1A示波极谱仪可检出低达1×10~(-4)微克/毫升三氧化钨。按本文所拟定的流程可分析岩石样品中
1985年02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舒柏崇
,郑日云
<正>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较详细地研究钻、镍与丁二肟络合物产生催化波的性质和电极过程机理,并在实践中已广为应用。俞德先等提出在丁二肟—NaNO_2(pH7~8)体系中钴可产生灵敏度达10~(-10)催化波。厂.B.Hp。xop。sa究研了铜、钴、镍等丁二肟络合物在pH9时产生催化氢波的性质并应用于水质分析中这三种元素的连续测定。在我国应用催化极谱连续测定矿石中钻、镍已有报道,但尚未见到同一体系中应用催化极谱同时测定三个微量元素的方法。
1985年02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郑日云
,舒柏崇
<正> 在含有铼(Ⅶ)盐的酸性介质中,碲可产生一高灵敏度的平行催化波。方法虽已应用于矿石分析,但由于铜(Ⅱ)、铁(Ⅲ)、锑(Ⅲ)、铋(Ⅲ)等元素的干扰,测定前均应预先富集分离,使分析流程冗长。为寻找一个适应地球化探大批样品中测定微量碲的方法,我们应用单扫描示波极谱在文献,基础上进行探索,发现在大量铜存在下,原有的催化波消失,但在Ep≈-1.10伏(对S.C.E)却产生一高灵敏度的催化氢波。在本文拟定
1985年02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郑日云
<正> 关于钨和钼的催化极谱法测定已有许多文献报导。为了满足地球化学地质样品分析低达1ppm钨、钼的要求,本文着重研究了提高钨催化极谱测定灵敏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在硫酸-二苯羟乙酸-辛可宁-8羟基喹啉-氯酸钾体系中进行钨钼连测。在该体系中钨、钼的峰电位分别约为-0.75伏和-0.45伏(S.C.E),其检出限均为0.0005微克/毫升。本法可适应岩石和某些矿物中0.0001~0.05%三氧化钨,0.0001~0.01%钼的测定。
1985年02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符中奇
<正> 氟离子电极用于测定矿物、岩石,土壤中的氟已有大量报道。对于测定中的关键问题——铝的掩蔽,前人作过大量工作。应用最广泛的掩蔽剂是钛铁试剂,柠檬酸盐及磺基水杨酸—EDTA。就掩蔽效果而论,当推钛铁试剂为好,可惜该试剂价格贵,用量又较大。磺基水杨酸—EDTA对于微量氟的测定又不适宜。有的人在碱熔水浸后加入酸或碳酸氢钠。降低溶液pH值,使铝沉淀分离。大量酸或碳酸氢钠的加入及大量沉淀产生对分析也觉不便。我们从化探样品数量多的特点出发,选用了柠檬酸钠作络合物的缓冲液,并试验了相应的条件,制定了一个简便、成本不高、准确度符合要求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一般岩石、土壤中0.01%以上氟的分析。
1985年02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符中奇
<正> 用于地球化学探矿的氯碘分析方法已有一些报道,但至令尚感缺乏一个较理想的方法。有的方法灵敏度不够,有的又麻烦或分析条件要求太高,不适合大批样品分析。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试验了碳酸钠—氧化锌半熔分解样品,用抗坏血酸还原高价碘,离子电极连续测定碘氯的方法。样品测定下限达到碘0.25ppm,氯50ppm。精度能满足要求,方法简便,成本低。初试地质效果良好。
1985年02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冯国经
<正> 地质样品中的硫,通常采用容量法或重量法进行测定。然而对矿物包裹体中微量硫的测定,采用以上方法就比较困难了。近年来用分子发射腔分析(简称MECA)来测定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国外有一些报导。我们将该技术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硫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本分析方法测定硫具有简单、快速、绝对灵敏度高、适宜于少量样品的分析等优点。
1985年02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张佩瑜
,徐纪宏
<正> 作者于前文报导了一种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新型氢化物连续发生器的结构、性能及其用于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铋的快速方法。本文用该发生器继续试验了于同一底液中测定岩石、矿物中锑及铋的各种最佳条件以及详细地研究了42种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提出在盐酸—碘化钾—抗坏血酸体系中还原并消除干扰的分析方法,效果较好,锑、铋分析下限均为10~(-4)%。
1985年02期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张佩瑜
<正>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砷、锑、铋等元素的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国内外已有报导。 为了适应大批地球化学样品中砷、锑、铋的分析,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份溶液中连续测定砷、锑、铋的仪器工作条件、氢化物发生条件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找出了对砷、锑、铋均为有效的还原抑制体系,拟定了一个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砷、锑、铋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测得砷、锑、铋的灵敏度
1985年02期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赵铁荣
,云秀英
<正> 关于改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特性已有不少报导,其中以平台原子化技术和以难熔碳化物形式涂覆于石墨管表面的涂层技术具有成本低、简便易行的特点。本文则以氯氧酰锆涂覆处理平台(即涂层平台技术),不但解决了石墨管性能差异所引起的灵敏度差别,同时提高了灵敏度、稳定性,延长了石墨管使用寿命。本法用于矿石中痕量金的测定,灵敏度(特征浓度)为0.0004微克/毫升(1%吸收)变导系数小于10%。适用于地质样品中0.001~0.1克/吨金的测定。
1985年02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印仁保
,云秀英
<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铟、铊国内许多单位早已做过工作。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我们自己的比较合适的分离,富集条件并拟定出测定方法。资料介绍的于溴化物—硫酸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铟及三价铊、并用有机相直接进行原子吸收测定的方法是比较简便的,但为了使一价铊氧化成容易被萃取的三价铊,使用了刺激性强的饱和溴水不太理想,为此资料认为在一定量的三价铁的存在下,不用溴水同样能达到使铊氧化的目
1985年02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云秀英
,杨胜科
<正> 砷是地球化学探矿工作中很重要的远程指示元素之一。由于其在岩石、土壤中的含量比较低,克拉克值为n×10~(-4)%,而且化探分析样品数量很大,因此,要求分析的方法必须是灵敏度高、手续简便、快速。 以往采用化学方法,测定砷,无论灵敏度还是速度都不能满足化探的要求。近年来,文献,报导了气相氢化物发生石英管加热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砷,这些方法灵敏度比较
1985年02期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孙平蕙
,陈远盘
<正>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用比例常数法测定单个稀土元素,计算是很麻烦的,为了提高分析速度,没有带计算机的仪器必须配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曾编制过“用通用计算机计算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单个稀土(钍)元素的程序,也编过用美国HP—33E型电子计算器来计算稀土分量的程序,但由于前者使用不太方便,后者计算器容量小,计算比较繁琐,因此现在改用日本PC—1500袖珍计算机来计算。它的使用在某些场合可与
1985年02期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张莲芬
,蒋惠钟
<正> 用光谱法分析石灰岩中的微量元素过去发表的资料不多,有些仅分析其中的SiO_2、Al_2O_3、Fe_2O_3、MgO等组分,至于微量元素亦仅分析Cu、Pb、Zn等几个元素,而现在地质化探上要求分析Sr、Ba、Ag、Bi、Cd等许多微量元素。由于这些元素的蒸发行为相差较大,而且彼此间的波长相差较远,因此需采用不同条件的几次摄谱才能解决。若用原子吸收等方法,一方面需单个元素分别测量,另一方面由于大量Ca~(2+)的存在,使背景增加,需要扣除背景才能分析,费时费事。因此根据地质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试验了用光
1985年02期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张莲芬
,蒋惠钟
<正> 土壤,岩石中微痕量元素的多元素光谱同时测定,国内外文献记载已有不少。近几年来,随着数学地质的发展及地质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地质部和冶金部均先后提出了分析土壤、岩石中33个元素的具体要求。要求对样品分析,不仅灵敏、快速,而且要准确、可靠。对这些要求,用传统的光谱方法很难满足,别的分析手段——如原子吸收、电化学等分析手段亦有困难,使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加上适当的条件,能较好地完成这任务。当然,任何一种分
1985年02期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张士通
,赵铁荣
,费小华
<正> 以往在一般的实验室内测定硅酸盐岩石中主、次元素常采用化学法及X荧光光谱法。自从原子发射光谱领域内出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这一新的激发源之后,已有人利用ICP—AES系统的分析能力进行硅酸盐矿物中主、次、微痕量元素同时测定,这是因为这一光源作为测定工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实践中可以看到焰炬长期不漂移因而它具有空
1985年02期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庄丽亨
<正> 岩石、矿物及包裹体中的H_2O及CO_2对其岩石、矿物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地反映成矿溶液和岩浆的本质特征,可以根据H_2O及CO_2的存在量及存在状态来讨论岩浆活动的演化程序。因此,如何准确而又快速地测定单矿物及包裹体中微量及超微量的H_2O及CO_2,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985年02期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庄丽亨
<正> 气相色谱法测定H_2、O_2、N_2、CH_4、CO五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系统中均有较多的应用。对于矿物包裹体中这几种气体的测定近年来国内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一般只对石英一类矿物成分较为简单的样品进行一些实验。我所鉴于生产急需对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硅酸盐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气体成分进行一些考查,又由于设备、人员的限制,仅对现有的一台较为简单的CXL—101气相色谱仪作了一些改装。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经简单改装,
1985年02期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庄丽亨
<正> 采用401聚合型多孔微球作气相色谱固定相只能分析包裹体中的H_2O及CO_2,对H_2、O_2、N_2、CO,CH_4不具分离作用。采用分子筛作固定相时,只能分析H_2、O_2、N_2、CO、CH_4,对H_2O、CO_2、H_2S等一些极性气体产生不可逆吸附。而在气液包裹体成份分析中,H_2、N_2、CO、CH_4、CO_2、H_2O等均是对成矿有重要指示作用的元素。为了能在一台色谱仪上同时测得以上元素,克服反复换柱的困难及不同次测定带来的误差,本文采用了碳化多孔小球TDX-01作为色谱固定相,它能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同时测定以上元素
1985年02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王凤君
<正> 矿石中微量稀土总量的分离测定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法、纸上色层法、反相萃取色层法、溶剂萃取法,沉淀分离法、缓冲掩蔽法等但以溶剂萃取法较为简便快速。其中尤以PMBP—苯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苯是有害物质,故本文研究PMBP—醋酸丁酯萃取分离微量稀土总量的体系,并对萃取分离条件,偶氮胂Ⅲ显色条件,氢氧化物共沉淀分离条件进行了探讨,制定了铝土矿中微量稀土总量的测定方法。本法测定范围RE_2O_30.02~0.2%。
1985年02期 18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蔡琼珍
,黄新华
,胡宗敬
<正> 铝土矿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较低。国内外介绍测定铝土矿中二氧化碳的方法甚少,通常是引用其他矿物原料测定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法,容量法或重量法,其灵敏度或准确度难以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如重量法虽有较好的准确度,但测定下限满足不了要求,且繁琐费时。在已见到的同类标准法中,只有苏联列有分析方法(气体体积法)。
1985年02期 19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印仁保
<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的灵敏度是比较高的,但在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时,由于在锌的共振吸收波长(2138A)处,火焰的背景吸收很大,致使锌的测定的稳定性较差,因而在测定矿物、岩石中低含量的锌时,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测定铝土矿中十万分之几的锌,我们采用空气—氢气火焰使锌原子化,此时背景吸收大为降低,稳定性显著改善,锌的吸收灵敏
1985年02期 207-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张佩瑜
,徐纪宏
<正> 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物、岩石中的铭,国内外已有不少工作报导。曾研究提出的方法中,有采用硫酸钠、硫酸钠—硫酸铍、氟氢化铵等作为干扰抑制剂来克服共存元素对测定铬的影响。但是,对于铝土矿中大量铝的干扰,却难于用一般剂量的抑制剂来清除。根据铝土矿的特点,本文提出,矿样经碱分解后,使Cr(Ⅵ)于酸性介质被浓集于极少量(湿基1克)的国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而与大量铝等共存元素分离,
1985年02期 215-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分析室金银地质标准参考样品专题组1985年02期 22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