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与地质

  • 庆祝建院三十周年,迎接新的科研任务

    本刊编辑部

    <正> 今年,是我院建院三十周年。 首先让我们为关心或促进我院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曾经出了力,做出了贡献的全院职工及有关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谢意和问候。 三十年前,即一九五五年四月,我院的前身—重工业部地质局矿物检验所正式在北京创建。此后,世事沧桑,我院几经搬迁,数度易名,我们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其间还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是,经过艰辛的考验和磨炼,使我院变得更成熟了! 我院建院初期,只有数十名科技人员,主要从事岩矿检验分析的任务,而现在全院已经发展为634人的队伍,科技人员431人,其中,中、高级科技人员达到200人,设置了矿床,岩矿、实验地质、同位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电算技术、分析化验和情报

    1985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中国锡矿床类型及其成矿模式的初步探讨

    姚金炎

    <正> 一、锡矿床分类现状 对矿床研究来说,分类问题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锡矿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分类。 建造分类 著名的苏联地质学家斯米尔诺夫1937年根据矿床形成的矿石建造,建立起第一个锡矿床分类,把锡矿床划分为:含锡伟晶岩建造;锡石一石英建造,锡石—硫化物建造。在这个分类的指导下,很快就在苏联发现了很多锡矿点,对当时找锡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在已走过的历史时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继后,一些学者在这个分类基础上,进行了不

    1985年04期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试论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海底火山热泉(喷气)成矿作用

    蔡宏渊 ,张国林

    <正> 由于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十分复杂,虽经过多年的地质研究,人们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亦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多数认为矿床成因与龙箱盖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亦有人提出为层控矿床,总之,众说纷云。 1982年以来,笔者经过对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海底火山热泉(喷气)沉积加岩浆改造型床。海底火山热泉(喷气)沉积作用形成了层状矿化(体)和地层中锡的高含量,后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而且使早期形成的矿化

    1985年04期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个旧含锡花岗岩浆杂岩体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伍勤生 ,刘青莲

    <正> 个旧含锡花岗岩岩体分布于个旧大断裂之东西两侧。西区主要由龙岔河和神仙水岩体组成,东区主要由马拉格岩体、松树脚岩体、白沙冲岩体、卡房岩体和老厂岩体等组成。它们为多期多阶段同源岩浆杂岩体。 前人曾从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O、H稳定同位素地质的不同角度分别讨论过个旧花岗岩的成因与演化。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历年来对该地区花岗岩进行了较系统的Bb—Sr年代学,Sr同位素地质学和Rb、Sr、REE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並结合Pb、O、H同位素和成矿实验究究、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以及野外地质证据讨论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1985年04期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混合体系中的硫同位素研究

    <正>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应用二元组份,三元组份和比值~比值混合模型,来探讨岩浆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围岩作用、岩浆流体和海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Sr、Pb,Nd和O同位素组成在X、Y座标轴上的线性和曲线变化,並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福尔,1983年,Vollmer1976年)。由于硫同位素(包括碳同位素)有它自己的特性,国外很少有人把混合模型引入,只是定性的讨论了混合作用的影响(Rey,1974年,Ohmoto,1979年),仅有Green(1981年)推演出三种硫酸盐混合方程,並解释了塔斯马尼亚火山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在国内陈民杨(1978年、1979年)最早解释了花岗岩岩浆和膏盐或和超基性岩混合引起的矿

    1985年04期 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广西丹池多金属矿带、大厂锡矿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杨家聪,李大德,李水明,李辛一,吕秀峰,张铎勋

    <正> 本文主要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矿带,矿田及典型锡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摸清成矿规律和总结找矿标志,为今后在矿带内寻找盲矿提供依据。此外还用了化探的几种找矿方法,对锡矿找矿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 一、地质概况 丹池多金属矿带位于江南古陆南缘的丹池凹陷带内,走向北西—南东(图1)。出露地层从泥盆系到三迭系,岩性有泥质岩、硅质岩及碳酸盐岩等。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泥盆系

    1985年04期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学报《矿产地质》

    本刊编辑部

    <正>一、本学报征求以下稿件1.本院科研项目中,有创见性的研究论文.2.本院新产品试制成功的研究总结.3.本院研究室、职能科室、专题组和个人撰写的其他学术论文。|

    1985年04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湘南粤北三类铅锌矿床的对比性研究与成矿作用机理探讨

    吴健民 ,赵化琛 ,张生炎 ,覃龙芳 ,韦龙明

    <正> 一 概述 1980年以来,我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湘南粤北铅锌矿(包括多金属矿,下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评价标志,並结合其成矿作用及物质来源等因素将铅锌矿床划分为岩控型、层控型和复控型(或称过渡型,下同)(表1)。 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均有其自己的特征,特别是层控型和岩控型铅锌矿床在时空分布、围岩蚀变、矿石组分与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而复控型矿床特征则比较复杂,有的相似于层控型矿床,而另一些又十分接近于岩控型矿床,显示出过渡类型特征。本文就三大类型矿床所表现

    1985年04期 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湘南粤北铅锌矿床某些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张声炎 ,吴健民

    <正> 湘南粤北铅锌矿床(包括多金属矿床,下同)划分为三个成因类型,即层控型、复控型和岩控型(以下分别简称为Ⅰ型、Ⅱ型、Ⅲ型)。Ⅱ型分为Ⅱ—1型、Ⅱ—2型,它们的许多特征分别相似于Ⅰ型和Ⅲ型矿床,实为Ⅰ、Ⅲ型矿床的过渡类型。笔者在收集整理各类矿床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时,发现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不同地区同类矿床则有许多相似性。提取某些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标志,可作为铅锌矿床成因分类的依据之一。

    1985年04期 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湘南、粤北区域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式及若干问题的讨论

    黄书俊 ,曾永超 ,贾国相 ,陈远荣

    <正> 一、地质概况 湘南、粤北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处于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带,属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范畴。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有古老基底和岩浆岩组成的东西向和南北向隆起带,及北东、北西、南北向的深大断裂带(图1)。 区内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出露。可分为三个构造层:1.加里东构造层,由下古生界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页岩夹碳质硅质页岩组成,奥陶系局部夹大理岩和火

    1985年04期 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湘南粤北地区铅锌矿床气液包裹体特征及有关矿床成因探讨

    刘月星 ,喻铁阶 ,朱坚毅 ,吴开华

    <正> 湘南粤北地区处于华南褶皱系湘、赣、粤褶皱带中,构造活动强烈,自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浅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最广,是本区铅锌矿床主要含矿或容矿层位。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其中以燕山期最为强烈,有大量浅成、超浅成的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斑岩,並与本区铅锌矿的形成有一定成因关系。区内铅锌矿床,据调查研究,可分三类,即层控型,岩控型和复控型。

    1985年04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安徽宣城铜山构造控矿特点及成矿规律的探讨

    石玉泉 ,黄永平

    <正> 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将宣城铜山矿区构造运动分为五个构造期,並根据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和各种侵入岩受不同构造应力场控制的特征,判别出矿区岩浆演化明显地由超酸性到中基性、超基性的序列,同时论述了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列,预测了成矿远景区。 一、矿区区域构造概况 宣城铜山铁、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坳陷带南缘,梵峥山——幕阜山基底构造隆起带东段北侧的次级近东西向隆起带上。矿区南东为江南深断裂,北西为句容——青阳深断裂;临近矿区东侧为近南北向的麻姑山——大昆山大断裂,西侧有丹阳湖——水阳江大断裂(见图1)。矿区位于上述深大断裂之间的十里长山复背斜南东翼,故其构造发展和矿

    1985年04期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栗木矿田花岗岩的稀土分布模式

    林德松

    <正> 研究地质体中稀土元素(REE)的组成特征,对于区分岩石类型,探讨岩石的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条件乃至地球、月球的形成与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结合我国具体地质实际,应用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在解决成岩成矿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栗木矿田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分布研究,为岩体型锡钽铌矿床的成因、找矿以及花岗岩成因类型讨论提供一个侧面的佐证。

    1985年04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拜耳法溶出赤泥的物质成分及相变特征研究

    李启漳 ,候正洪

    <正> 铝工业发达的国家对铝土矿赤泥的物质成分及其相变特征曾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我国在“有色金属工业优先发展铝”的方针指导下,近年来,作者对主要铝基地的赤泥样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与已往资料不同的看法,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无论对指导溶出工艺,或是对研究矿物的相变特征都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985年04期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 单色光源X光机在改进粉末图谱精确度和清晰度中的作用

    魏明秀

    <正> 在近10—15年内,由于计算方法的发展,使得粉末法在获得精确的晶胞参数、正确地指标化粉末图谱及取得结构信息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粉末数据现代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与计算机自动检索卡片成功率,都取决于粉末图谱的分辨率、探测限(两者与粉末谱的清晰度有关),以及衍射角测量的精确度。X射线粉末衍射仪只要分辨率和背景值都能调到最佳状态,是能满足要求的。但对衍射仪的零点调节、校正及记录方式都要求极严。快速扫描通常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需慢速阶梯扫描。高精度的数据系统误差要求在±0.02°(2θ)范围内。本文将介绍一种采用单色X射线源的实验手段及其测量校正计算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快速和行之有效的,可起到提高粉末图谱的清晰度与精确度的作用。

    1985年04期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我国现有人造金刚石品级对钻进效果的影响

    安丽霞 ,程钟寿 ,张科

    <正> (一)前盲 人造金刚石用于地质钻探已达到了与天然金刚石竞相抗争的地位,用量在逐年增加。我国人造金刚石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钻探级金刚石已有JR_3、JR_4、JR_5以及二十公斤级四个品级。钻头生产单位往往试图采用高品级(如JR_4或JR_5)来提高钻头的使用效果。但不同品级的金刚石的售价差别较大,钻头使用单位出于成本考虑到情愿使用低品级金刚石。到底我国现有的几个金刚石品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钻进效果?如何选用金刚石才能达到最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这是钻头研制者和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搞清这些问题对我国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1985年04期 1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金刚石坑内岩心钻机初步评述

    章兼植

    <正> 金刚石岩心钻进法,特别是对于坑内进行钻探工作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方法。过去由于我国金刚石钻探技术发展缓慢,生产矿山的探矿工作主要靠坑探,且工作量很大。有色金属和黄金矿山的年坑探工作量占掘进总量的30~40%。采用坑探方式费工、费钱、费料、费时、常造成探矿落后于采矿的被动向面,而且因需运出大量的废石,与采矿争运输,影向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1969年我们开始探索用人造金刚石于钻探,1974年取得了基本或功,为我国推广应用金刚石钻探技术开造了一条新路,这也促进了坑内钻探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自己已研制的坑内钻机推广应用后,使坑内钻探的工作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1985年04期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我国坑内钻进技术的新进展

    姚礼尹 ,裘世兴 ,张昌发

    <正> 坑内岩心钻探在国外十分发达,各种先进技术如全液压钻机,绳索取心,轻质钻杆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矿山坑内钻探过去十分落后,矿山要掘进大量的探矿坑道,钻掘比非常低,如锡矿山,过去每年平均坑探量达5000米,占同期总掘进量的50%左右。 人造金刚石钻进技术在矿山坑内试验成功以后,用金刚石钻头解决了各种角度和各种岩层的钻进技术问题,取代了大量的探矿坑道。锡矿山每年坑探量与总掘进量的百分比从过去的50%下降到18.6%。全国有色矿山系统坑内钻探工作量由1970年的5万米,到1983年增至21万米,加中黄金、黑色矿山和铁道等系统,工作量可达30万米以上。但是,应当看到,技术进步还比较缓慢。 在钻探设备方面,除使用了少量较先进的钻石-100A电动或风动钻机外,仍有相当部分矿山还在使用KD—100。红旗—100。XJ—100立轴式或螺旋旋差动式钻机,而超过百米

    1985年04期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钻机液压卡盘设计—小碟簧斜面增多,滚柱减摩式卡盘结物分析

    郑超

    <正> 我国自从液压钻机的诞生,就伴随着有液压卡盘的出现,如XU—600型钻机,和XU—300型钻机,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液压卡盘,但是至今没有人对这个钻机中至关重要的部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而也始终存在着打滑和夹紧能力不够的问题,以致于采取一些迴避的方法解决。如,采用带卡槽的扁方或六方主动钻杆或者是在孔深以后采用升降机吊着钻具减压的方法,而我们的设计目标是以足够的夹紧能力夹住钻进用的一般圆钻杆,打到设计孔深。 应该说液压卡盘是钻机各部件中最关健也是最难,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工作部件。它必须承受最大的轴向载荷,加压或者加力起拔,同时还要承受最大的迴转力矩,而且动作必须灵活,卡瓦松卡次数频繁,钻进一个300米深的孔,卡盘就需要经历大约1000次的松卡动作,

    1985年04期 15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应用ip/t_p~(2/3)—Ei曲线判断极谱电流的性质

    舒柏祟

    <正> 在极谱分析中,判断所产生的极谱电流的性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研究内容之一。前人为研究极谱基本理论已提出一系列的实验方法,人们从介质pH、缓冲溶液性质,电活性物质浓度、表面活性物质、温度及(经典极谱上)汞柱高度等因素对极谱电流的影响以及由电毛细管曲线和i—t曲线形状的变化来判断极谱电流的性质。 示波极谱技术的出现使极谱分析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示波极谱分析方法。许多新的极谱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催化极谱、络合物吸附波)均在示波极谱仪上进行。示波极谱有不同于经典极谱的特点(如外加电压的快速扫描,单汞滴的电极过程等),因此在应用前人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电极过程时应注意所采用的极谱技术。 应用示波极谱来判断所研究的极谱电流性质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亚提出相应的实验方法,如从示波极谱波形状的差异,阴阳极化曲线的峰电流及峰电位的不同,lgi—lgv(v为

    1985年04期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JMD—Ⅰ型井中脉冲电磁仪及应用

    张兆京 ,朱明忠 ,诸元富

    <正> 井中脉冲电磁法又称井中过渡场法,对寻找井旁和井底良导性的块状硫化矿有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等国在仪器、室内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亚应用于野外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为在我国引进这一先进技术,1981年我国购置了两套澳大利亚的西罗泰姆(SIROTEM)地面脉冲电磁仪。与该仪配套的井中脉冲电磁探头仪因损坏,未能使用。我院为开展脉冲电磁测井的研究与应用,首先利用我院研制成功的DMD—Ⅱ型地面脉冲电磁仪进行测井模型试验。为适应我国地质勘探发展需要,加大电法勘探深度,提高工程利用价值,1983年初冶金部给我们正式下达了井中脉冲电磁法,方法技术及井下探头仪的科研任务。JMD—Ⅰ型脉冲电磁探头仪于1983年10月研制成功。经近两年时间在安徽、江苏、河北等地15个钻孔试用,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工作

    1985年04期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