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伟,张玲,赵百胜,熊曼,蔡志超
归纳了对超临界流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与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超临界成矿流体研究,提出该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
2003年06期 663-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丁汝福,王京彬,蔡新平,李嘉兴,马忠美,陈伟民
阐述了根据金成矿的特点研究金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控矿因素,建立矿床结构模型,总结找矿标志,并利用能反映隐伏矿信息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如原生晕、次生晕、偏提取、地电化学等)及能反映与隐伏矿有关的场属性结构特征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浅层地震、激电、瞬变电磁、大地电磁测深等)来预测隐伏矿。提出成矿作用研究与方法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方法系统是隐伏金矿预测的有效方法组合。
2003年06期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段焕春,周琳,徐洪波
通过对洞子沟银多金属矿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认为赋存于常州沟组的洞子沟银多金属矿的矿源层应为沉积岩,并推断本区与上部大红峪组富碱火山岩无成因上的因果关系。岩石、矿石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均呈倾斜度相似的平滑曲线,负铕异常均无或微弱,都较好地反映了物源-矿源层-矿石稀土元素的继承发展的相关特征。同时对该矿床成矿模式作了进一步探讨。
2003年06期 67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姜俊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受火山喷发中心和沉积洼地控制,铅锌沉淀于海进阶段的局限还原卤水池中;矿下存在大型蚀变带,构成成矿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带;后期造山挤压过程使地层和矿体倒转,矿床最终定位于麦兹倒转向斜之北东倒转翼的东南近转折部位。指出该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2003年06期 679-68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孙宝田
重新界定的夹皮沟金矿集中区包括了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两个组成部分。这一太古宙地体除受到新太古宙-早元古宙的金矿成矿作用外,还受到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使该区金矿具有多期成矿特点。有利构造部位上的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金矿的切入点,经查证,在高级变质区内发现了大型构造蚀变岩型六批叶沟金矿。强调了在成矿集中区内找矿的重要性。
2003年06期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邓贵安,蔡宏渊
矿体赋存在上泥盆统坦盖塔尔组上段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矿石组构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寒武-奥陶系的基底地层。矿床系下渗的海水和大气水混合淬取了基底丰富的成矿物质形成上升热卤水在海盆中喷流沉积而成。
2003年06期 68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赵守恒,高锡根
铜官山铜矿床是我国著名的铜产地,首次在罗村矿段圈定出具有工业意义的金矿体,是铜官山矿区找矿工作的一个突破。通过野外勘查分析得出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矽卡岩、大理岩及闪长岩交汇处的次级小断裂或裂隙中,受岩浆岩、地层的岩性、接触带构造及次级小断裂或裂隙等多种因素控制,而金大量析出则发生在热液后期的碳酸盐阶段。
2003年06期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王瑞廷,李晓雄,张启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地球系统8个方面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决定和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中复杂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模式需要考虑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多种因素,必然要求运用复杂性思维来综合分析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互相协调。因此,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复杂性思维是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武器,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地球演化的内在机理和人-地关系的变化。
2003年06期 696-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刘振山
油房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苇塘河断裂西部,具有良好的银多金属找矿前景。通过对油房西矿区物性参数及局部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激电异常与矿体的关系,总结该区找矿标志,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以期提高地质找矿效果。
2003年06期 700-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周奇明
电吸附元素异常来源于深部矿体,主要是在各种后期地质作用下溶解了矿体中的矿质成分,并扩散迁移至地表,形成能反映矿体的电吸附晕。电吸附找矿方法在金属矿上所捕获到的异常是在矿体中心垂直投影位置以块状异常出现的称“顶部晕”。在大红山铜矿和李坝金矿上异常也反映了这种异常特征。
2003年06期 705-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董庆禄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辽宁省某县某地矿产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危机局面,并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管理现状作了分析和评论,认为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流通及资源储备等方面的现状都是不容乐观的。讨论了矿产资源对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指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在耗尽之前找到替代这种资源的新资源。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对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从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建设及法规实施和社会效益、所有者利益及资源管理等方面引起广泛的关注。
2003年06期 709-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张静,张生炎,肖筱瑜
研究了以膨胀石墨为载体的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出金属浓度可控的各种膨胀石墨-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仪等对该类复合材料的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和表征,发现复合材料中金属以纳米粒子的形式存在,并且均匀地分布在膨胀石墨表面。
2003年06期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张玲,徐文炘,李蘅,张静
概述了燃烧合成材料制备技术的理论、研究方法、合成技术及主要技术成果,并叙述了该项技术在一些主要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情况。
2003年06期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郭桦,李蘅,韦家新,郭陀珠,徐文炘,何诸林
分析了白云石或白云石+其它材料作为传压介质内衬材料的可能性,并通过对内衬材料的工艺设计阐述了它们合成金刚石的效果特征。
2003年06期 72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陈小金
在1.1-1.3mol/L盐酸酸度和加热条件下,锆英粉中锆(铪)氧离子与EDTA形成无色稳定络合物,在同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调节PH值,用醋酸锌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实现二氧化锆和三氧化二铝的连续测定。
2003年06期 723-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庄晓蕊,吴万侯,黄爱琼
△C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油气田的地球化学找矿勘查和远景评价中,针对样品测试过程中的预处理、热释、色谱分离和检测多个步骤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2003年06期 725-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刘菊琴,韦山桃
近年来对金矿石的制样研究认为,金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样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金矿石制样,改进加工流程,是保证金分析质量的前提。通过对甘肃李子园、小沟里、三洋坝等秦岭山脉区的粗颗粒性金矿石的制样研究,制定出了比较合理的制样流程。
2003年06期 72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李蘅,徐文炘,郭陀珠,韦家新,杨林,何绪林
通过对传压介质立方块制备工艺的研究,探讨了粒度及其配比、粘结剂、杂质矿物、焙烧温度和时间对合成金刚石效果的影响。
2003年06期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张业惠
详细地介绍了车工高级工对蜗杆的加工应会考试的评分标准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巧及注意的事项,指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好金属切削工艺的三大要素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工效的关键。
2003年06期 735-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2003年06期 738-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正>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2003年度有六项科研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我国特殊景观区油气综合化探技术研究与应用效果》主要以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我国各种特殊地球化学景观区寻找油气田行之有效的油气综合化探技术方法和应用效果。该成果首先在国内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并
2003年06期 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