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玉强
根据"2005中国矿产开发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与对策研讨会"所提供的信息,全面总结了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供需情况、价格增长幅度和各主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指出了目前我国矿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2005年03期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蔡宏渊,朱谷昌
川藏金沙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铜、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尽快开发利用该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构筑我国新的大型有色金属矿业基地,是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速川西—藏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该区探明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找矿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极大地改善了该区的交通、通讯和能源条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尽快规划和建设川藏金沙江地区大型有色金属矿业基地,并为加快基地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2005年03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谭文娟,魏俊浩,郭大招,谭俊,伍静华
地质流体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而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成矿流体的成矿机制各有差异。岩浆热液因温度降低、压力减小等因素使热液中成矿物质达到过饱和,从而产生矿质沉淀;沉积盆地含矿热卤水流体在热对流、沉积压实等作用下运移、充填、聚集;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现代大洋海底热液形成硫化物矿床;地幔流体的碱交代作用形成大型—超大型中高温热液矿床。在具体的成矿过程中,各种构造环境又对流体中的成矿元素的分配、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2005年03期 227-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熊永柱,夏斌,林丽,庞艳春,朱弟成
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是当今地质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综合调查分析,对热水沉积成矿的概念、矿物岩石学标志、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评述了热水沉积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判别标志。文章认为,对地质环境背景、有机地球化学与分子古生物学、成矿系统与成矿动力学以及现代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是热水沉积成矿研究的必然趋势。
2005年03期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陈志民,丁宝林,宋开族
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矿山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矿山地质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双旗山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实行地质、物化探优化组合的综合找矿,在矿区深部找矿预测中已初见成效。
2005年03期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王春秋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日趋重要。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2005年03期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尹意求,陈维民,莫江平,肖红,王德虎,韩长江
新疆西天山的群吉萨依中基性侵入-次火山杂岩体,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后碰撞造山的裂谷构造环境。群吉萨依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该中基性侵入-次火山杂岩体中。其中,号铜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这个发现为该区铜矿找矿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可将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作为铜矿找矿的主攻类型。由于隐爆角砾岩筒是直接控制铜矿化蚀变作用的火山机构,因此,群吉萨依铜矿点具有形成大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的找矿前景。
2005年03期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葛良胜,邓军,邹依林,邢俊兵,武玉海,张学军,马建文,李兴模
冈底斯地块南北缘是西藏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在该地块北部首次发现的甲岗钨-钼-铋-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不同于其南部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新类型,该矿床的发现是藏北地区内生金属矿找矿的重要突破。目前,矿区内共发现规模大、品位高、易采易选的黑钨矿-辉钼矿-石英脉10余条。脉体赋存于区内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并以内带为主。通过对矿脉等的同位素、包裹体等的初步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喜山早期碰撞型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属典型的岩浆气液充填型黑钨矿-石英大脉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成矿作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03期 253-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吕宝善
文章在总结个旧矿区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再次指出在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进行新一轮找矿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提出个旧矿区的东区及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
2005年03期 260-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姚玉增,巩恩普,崔显德,梁俊红
丰宁银矿为隐爆角砾岩型银矿床,工业矿体的富集与地层、火山机构、角砾岩特征、萤石化蚀变及岩体内部的微小裂隙等控矿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火山机构、矿物组合、角砾性质、矿化强度及原生晕特征等方面研究,对矿床的深部矿化远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丰宁银矿深部矿化远景良好。
2005年03期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唐红松,王滋平
滇东北地区煤的变质程度具有与区内构造-成矿亚带一致的分带变化规律,其中以金牛厂-矿山厂亚带煤的变质程度最高,往北变质程度逐渐降低,往南变质程度则快速降低。同时探讨了其成因,认为峨眉山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对区内煤变质程度的整体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煤变质的分带性则可能与热液(水)变质作用有关。
2005年03期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王德伟,姚锦其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之一,而这些泥沙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嘉陵江流域的水土流失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根据对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的调查结果,结合其它相关数据,对区域内水土流失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作了简要的分析。
2005年03期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杨振军,刘国范,马庚杰,李铭
豫西铝土矿矿床产于寒武系—奥陶系的长期风化侵蚀面之上的石炭系本溪组中,其常分布在早古生代隆起区边缘,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沉积间断时间长,沉积相为滨海—泻湖—沼泽相,下伏地层为纯灰岩,古岩溶凹斗对成矿有利,砂状结构的铝土矿矿石质量最好。经多年的探采,豫西已从找露头矿进入找隐伏矿时期。成矿条件表明,豫西仍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2005年03期 280-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刘洪川,焦革军,郑宗学
阿尔金采石沟金-铜多金属矿是受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次火山岩型矿床,产于火山—次火山岩岩体周边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地表及浅部以金矿化为主,而深部则以含金的铜多金属矿床为主,具有大型金及铜多金属的找矿潜力。文章就采石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作初步探讨。
2005年03期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王宏运,赵锡岩,董运如
通过对张家河金矿区内发育的拆离断层系统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对由其控制的金矿脉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的探讨。
2005年03期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庞保成,胡云沪,毛军强,范旭光
通过对高龙金矿鸡公岩矿段各中段金品位数据进行的初步数理统计研究,发现矿化标志X1和t1随着矿体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变小,说明金矿化强度自上而下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变异系数V则随深度的加大逐渐变大,表明向深部金的矿化愈来愈不稳定。这三项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矿化向深部渐弱,最后可能逐渐消失。
2005年03期 294-295+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凡元芳,丰勇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2005年03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贾国相,赵友方,姚锦其,黎绍杰,颜自给,周奇明
重点论述氡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气田上方和周边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氡气异常在气田上有两种异常特征,即环带晕和环中顶部晕。而环带晕一般情况下多出现在单产层气田,环中顶部晕多出现在多产层气田。以麻种场气田、自16井等气田的氡气异常特征,全面介绍氡气在不同类型气田上的指示效果。
2005年03期 29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樊建强,吴金凤,吴晓峰,花林宝,颜自给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2005年03期 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蒋振和,玄力,吉德胜
岩石-分散加密测量是快速评价分散流异常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通过对该方法应用效果的论述及其特点、应用条件的说明,认为该方法确为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2005年03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苏阳,严大江
桂林市混合土层有其特殊性,目前对它的判定划分标准尚未统一。文章运用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混合土层中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的研究,得出了在自然地貌条件完好性不同的情形下,其不同的数据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划分及正确评价该土层提供了依据。
2005年03期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李宏,陈南春
根据某高速公路南店村大桥地基因淤泥质土含水量大于30%而承载力低的实际情况,采用石灰粉喷桩,加固处理南店村大桥桥台软基。根据开挖与动测结果,满足桥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的要求。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2005年03期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孙立杰,张宏亮,王凤茹,李士祥
简述在安徽某地联通通信管道铺设工程中,导向钻机在复杂的回填土和具有膨胀性的粘土地层中非开挖施工时采取的方法和技术。例举了该方法的工程施工的成功实例,认为该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充分,方法技术应用得当、合理,为非开挖铺设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2005年03期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靳晓珠,熊传信,黄俭惠
对含氟电气石单矿物金分析中氟对铝的影响及电气石中化合水的测定条件进行了试验,证实在F-存在下用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铝,结果严重偏低,改用KF取代-EDTA滴定法可获得满意结果。对电气石中化合水的测定条件进行了对照,并对矿物中的杂质元素进行了分析,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2005年03期 32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袁蕙霞,郭玉翠
在0.5mol/L的硫酸-0.3g/L的苯羟乙酸-3g/L的氯酸钾溶液中,钨、钼均产生单峰形极谱催化波,分别于-0.60V和-0.25V测量其峰高值,本法适用于试样中w(W)=0.5×10-6~200×10-6和w(Mo)=0.5×10-6~100×10-6的测定,标准偏差分别为0.02~0.08(W),0.02~0.04(Mo),已用于斑岩铜矿中微量钨、钼批量样品的连续测定,其结果稳定、可靠。
2005年03期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2005年03期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