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与地质

  • 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政策探讨

    郭利君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煤层气产业开发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煤层气产业的单井产量的重大突破,综合论述了中国煤层气勘查、开发的现状,以及回顾了自中联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煤层气对外合作的情况,并指明了我国未来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对煤层气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并对煤层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005年04期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李丰收,王伟,杨金明

    在研究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乌拉根铅锌矿床是产于中新生代盆地中的热卤水沉积铅锌矿床。其矿质来源主要是由热卤水溶液从深部带至沉积盆地,控制盆地生成和发展的同生断裂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稳定下沉的次生盆地提供了良好的矿质沉积环境。

    2005年04期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我国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矿产类型

    唐红松,徐文杰,谢世业,王寿成

    在对湘黔桂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矿产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次较系统地对我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具有经济价值矿产类型的地质特征、相互间的层位关系及富集区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2005年04期 34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兰坪铅锌矿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林小平,秦德先,刘建华,邓明国,黎应书,燕永锋

    兰坪铅锌矿床是世界上第三大铅锌矿床,文章对兰坪铅锌矿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措施。这对推动兰坪铅锌矿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兰坪铅锌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04期 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内蒙古扎鲁特旗哈德营子铜-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

    徐发,孙家枢,唐永章,付占荣

    分析了哈德营子铜-银多金属矿矿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该区火山活动十分强烈,而且具有脉动性、复合性,特别是在黄岗梁-乌兰浩特大断裂与脑德木-水泉大断裂交汇部位附近,放射状火山构造与EW向断裂系统的多次叠加复合,形成良好的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该区1:20万金属量异常、1:10万原生晕异常、1:5万分散流异常与现有地质矿化信息吻合性好,其地质特征与该成矿带其它大中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极为相似,具有寻找次火山岩型大中型铜-银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2005年04期 350-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论内蒙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区旋转构造体系

    王永争,覃功炯,袁跃清,欧强

    首次提出“旋转构造体系”在本区铜、锡的成矿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控制着地层、岩脉、构造与矿脉的分布及产出。区内主要构造格架的特征表现为:在海西期构造的基础上,燕山期发生旋转,即在F1、F2等NE向压扭性左行断裂构造夹持的地块因剪切作用而发生整体顺时针的旋转;形成的配套构造包括呈羽状排布与同步剪切的近SN向的F3、F4、F5、F6压扭性断裂和NWW向张扭性断裂(矿脉主要充填于该组中);同时造成矿区内地层、岩脉的走向与区域上的走向的极不协调。

    2005年04期 35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广西贺州市黄秆冲金矿地质特征

    区洪威

    贺州市黄秆冲金矿位于桂东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北东端,产于震旦系培地组砂岩、泥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石英脉带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断裂构造、石英脉、地球化学异常、围岩蚀变、民采遗迹等。

    2005年04期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青海省江格尔铜-金(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徐尚礼,周湘志,黄银宝

    江格尔矿区投入了大量的地表地质工作,但深部工作程度甚低。已发现的金-铜矿体及复合矿体具有成群分布的特点。矿体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体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成矿特征、成矿条件的深入分析,认为江格尔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江格尔矿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应从金转向以铜为主,兼顾金、砷、银、铅的综合找矿,含矿破碎带的深部是本区找矿突破的关键。

    2005年04期 364-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河南省西部四道沟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袁跃清,王秀全,冯昂

    通过对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地区四道沟银-铅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分析,综合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四道沟银-铅矿区具有大型银-铅矿的找矿前景。

    2005年04期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粤东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屈尚侠

    论述了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并通过对矿床的构造环境、矿石结构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分析,得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的结论。

    2005年04期 37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河南省伏牛山东麓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王昊,仇建军,涂恩照

    伏牛山东麓地区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构造演化,从新太古代到中生代、新生代不断活动,奠定了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以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为依据,结合已知金矿床(点)的分布和主要成因类型,将该区初步划分为黄土岭—郭沟、鸡冢—四里店、小东庄—夹山里沟3个成矿带,指出了不同区带主攻的矿床类型。

    2005年04期 38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河南嵩县祁雨沟金矿Ⅳ号爆破角砾岩体金矿化富集规律

    刘传权,刘振宏,张毅星

    通过对嵩县祁雨沟金矿区IV号爆破角砾岩体金矿化地质特征的研究,依据金矿化与胶结物的种类和含量、角砾大小、金属硫化物矿脉的产状和规模的关系,将金矿化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阶段(Ⅲ),并提出金矿化与多金属硫化物脉,NE向、NW向断裂,节理关系密切的新观点,为在爆破角砾岩发育地区寻找金矿提供了思路。

    2005年04期 38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南秦岭中段中、上志留统金矿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王海元,段湘益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和金矿勘查工作显示,中、上志留统是南秦岭中段继泥盆系之后的又一套赋金地层,这套地层的分布区存在一条近EW向展布的金矿化带,宏观上,金矿化带的展布受青泥河—留坝复背斜和大河店—长坪—留坝区域性断裂带的控制。金矿(化)点和金矿(化)体的产出受层位、岩性、煌斑岩脉、火山活动、褶皱、层间构造破碎蚀变带、标高及氧化作用等因素的联合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由多个呈串珠状展布的透镜体组成,金矿石类型以微细浸染型为主,属金—毒砂—黄铁矿建造。通过对已有矿(化)点和区域水系沉积物异常区进一步工作,有望找到中—大型金矿产地1~2处。

    2005年04期 38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菲律宾西萨马省铝土矿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初探

    戴晓彬

    研究认为,西萨马省铝土矿具有相似的基本地质特征与相同的成矿要素与机理,其成矿机理为:风化破碎的高铝中基性岩搬运至附近的岩溶洼地,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湿热环境植被发育,微生物滋生,微生物腐蚀岩石产生有机酸—弱酸不断淋滤洼地堆积物,使硅质活化迁移而铁铝富集形成红土型三水铝土矿。

    2005年04期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海南什统萤石矿床地质特征

    覃海灿,张小文,傅杨荣,纪明秀,古志祥,杨昌松

    什统萤石矿床位于海南省白沙拗陷带与五指山隆起的接触部位,是以断裂控矿为主的大型萤石矿床,其容矿构造为NE向张扭性断裂,成矿围岩为二长花岗岩和结晶灰岩。笔者以现场地质事实为依据,细致地研究该区的矿床地质特征,为今后的萤石矿床地质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5年04期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氡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氡气异常在磨溪气田确定油、气-水边界的指示效果

    贾国相,杨金利,赵友方,姚锦其,黎绍杰,颜自给

    文章以磨溪气田为例,重点论述氡气异常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对油藏、气藏边界和油-水或气-水边界的指示效果,通过对该气田测量成果的研究表明:(1)氡气异常在指示和反映断裂构造时,异常强度大、峰值高,且异常分布范围窄,表现出单点或两点突然出现的窄峰区;(2)当油气保存条件好、储量规模大时,氡气异常反映的油-水、汽-水边界峰值适中;(3)当地下水丰富且活跃时,氡气异常强度相对较高,规模较大,油气保存条件一般不好。此项研究成果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可降低投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2005年04期 403-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构造地球化学-判别分析在找矿中的应用——以呼盟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为例

    赵清泉,孙传斌,荆龙华,王大平

    以呼盟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为例,利用构造地球化学-判别分析方法,通过对其判别标志的探讨,研究断裂构造的含矿性。此项研究对在甲乌拉地区和相邻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04期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青海五龙沟地区1∶5万遥感信息找矿勘查与靶区预测研究

    高香香,邹林,高光明,杨自安,张普斌

    在青海五龙沟地区开展1∶5万遥感信息找矿勘查与靶区预测研究,是以矿化蚀变的遥感异常提取为主线,结合成矿源场、成矿位场遥感信息的解译,通过遥感与地质、矿产、化探等多源信息的空间集成和综合分析,进行1∶5万遥感岩石地层—构造—蚀变岩填编图与遥感找矿预测,优选出了13处新的找矿靶区。经有关地勘单位野外实地检查,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5年04期 418-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国内外矿业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姜华,秦德先,陈爱兵,燕永锋,杨建宇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矿业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矿业软件的开发成果,指出我国矿业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坊式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系统集成度低、缺乏三维模型技术、商业化程度不高等。认为应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生产动态管理、矿产经济计算评价、矿产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储量管理和矿山生产规划是我国矿山的发展趋势。

    2005年04期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望儿山金矿生产勘探超前期限与范围合理性的选择和应用

    汤磊,罗先熔

    望儿山金矿浅部生产已接近尾声,其生产正向深部转移,但望儿山金矿深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为使其生产能更好的延续下去,通过对生产勘探的超前期限与范围合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望儿山金矿实际,采用价值法的分析,得出其现有生产勘探合理的超前期限与范围。

    2005年04期 426-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研磨对文石红外光谱的影响

    张刚生,丁世磊

    系统测试了研磨后溶洞文石和乌贼骨文石的FT IR光谱,首次发现文石晶体中CO32-基团的2ν(面外弯曲振动)和3ν(反对称伸缩)频率与研磨强度密切相关,随研磨强度增加,其最大频移值分别可达5.5cm-1和11.7cm-1,而对称伸缩振动1ν和面内弯曲振动4ν基本不存在频移现象。

    2005年04期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石榴石资源的开发利用

    申少华,李爱玲

    柿竹园矿石榴石资源十分丰富,以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赋存着锡、铍、钨、钼等多种金属组分。具有硬度适中、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根据柿竹园矿矿石性质和选矿尾砂矿物组成的特点,可分别采用浮-磁-浮主干流程和螺旋溜槽预选-预选中矿的强磁或摇床选别工艺,从原矿和尾砂中综合回收石榴石。研究结果认为,加强石榴石的精选分级、深加工和应用研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5年04期 43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茂名高岭石低温煅烧物化性能变化机理

    刘真真,王勤燕,周汉文,曾伟能

    茂名高岭石经547℃低温煅烧后,由结晶度较高的高岭石转变为变高岭石,主要成分为非晶质和部分有序的半晶质,S i-O-A l键断裂生成S i-O和A l-O键,随着结构的变化,其物理化学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对煅烧前后高岭石的粒度、白度、粘浓度等进行测试,并分析这几个重要的物理指标在煅烧前后产生变化的机理。

    2005年04期 436-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赵海鹏,何宝林,汪明灿

    老柞山金矿原生矿石为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金矿石,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约占11%,磁黄铁矿以浸染、致密块状分布于混合花岗岩中;脉石矿物约占80%,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石中金品位为7.25×1-0 6,金矿物为含银自然金,金矿物的粒度分布于0.074~0.0005mm之间,一般为0.037~0.010mm之间。磁黄铁矿是本矿床中金的最主要载体矿物,约占67.02%的金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中。

    2005年04期 440-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闪锌矿精矿的氧压酸浸提取研究

    杨仲平,靳晓珠,黄俭惠

    对锌精矿的氧压酸浸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压力为1.7M Pa、温度为140℃~155℃条件下加热1小时,浸出终液硫酸酸度>1.0m o l/L时,锌精矿中锌及稀散元素的浸出率分别为:98.76%(Zn)、96.42%(G a)、89.03%(G e)、97.35%(In)、91.30%(T l)。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浸出率,并能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05年04期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怎样提高野外快速分析金的灵敏度

    陈文辉

    在野外实验条件简单的情况下,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尽量多地消除干扰物对金的测定的影响,提高金分析的灵敏度,服务于野外金矿找矿。

    2005年04期 45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软质岩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的探讨

    吴炎森

    通过对确定软质岩承载力特征值的四种方法即理论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现场岩基载荷试验和旁压试验的结果的对比与探讨,探讨确定软质岩承载力特征值的合理有效的方法。

    2005年04期 45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勘察技术初探

    何忠明,彭振斌,卢宗柳,文灿,陈安

    文章简要论述了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危害性,提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勘察应采用综合勘探的方法,建立了勘察技术流程图,并认为对土性测试数据应采用数理统计进行整理与分析。

    2005年04期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