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来生;饶玉学;宋瑞先;温建华;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崇礼县-赤城县毗邻地段的大型偏碱性二长岩杂岩体及其太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中,相继发现金矿田三个,探明金矿储量近100t。通过对该金矿集中区各类型矿床的大量同位素以及包裹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对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该区今后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007年03期 No.121 219-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聂荣锋;王旭东;
地质流体在各种成矿作用中都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流体包裹体(F I)研究是当前成矿流体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以西华山钨矿为例,结合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对赣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和展望。
2007年03期 No.121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陈明辉;杨洪超;荆亭山;鲍振襄;包觉敏;
湘西南金矿主要有石英大(单)脉型和石英细(网)脉型两类。赋存于上元古界板溪群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地质-遥感成矿特征揭示,该区金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类型除石英脉型金矿外,还应加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研究工作。
2007年03期 No.121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莫江平;黄杰;杨明德;刘耀辉;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2007年03期 No.121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黄杰;刘耀辉;杨明德;
高邦山中基性岩体形成于四堡运动的构造岩浆活动,是桂北地区出露最大的基性岩体,出露面积20km2以上。对该岩体的岩相、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组成等特征的研究表明,其与区内层状、似层状成矿基性杂岩体相比,具有同源岩浆成因,并有着更好的深部岩浆分异作用和良好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认为,该类岩体底部、下部的岩浆通道及附近断裂构造为重要的成矿场所。首次在岩体内发现受断裂控制的矿化超基性岩,这对桂北铜镍矿找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007年03期 No.121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严海麒;裴玉华;宋要武;云辉;
栾川西沟铅-锌-银矿是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碳酸盐岩、上元古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关层状铅-锌-银矿。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其结果认为,该层状铅-锌-银矿床在地层同沉积时形成了矿源层和部分硫化物,之后经历了二个成矿期:(1)中—低温热液期,它使得矿源层进一步发展成矿,并对其进行了叠加改造;(2)风化期,该期对已形成的矿体作了轻微的改造,形成小部分氧化矿体。从成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同位素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2007年03期 No.121 245-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张文博;黄林日;姜建军;
简要介绍了小西南岔-农坪金-铜-钨成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控矿因素,分析了区内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期侵入岩(尤其是浅成侵入体)以及主要断裂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了该区今后找矿方向。
2007年03期 No.121 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陈连红;
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位于秦岭泥盆系多金属成矿带中的柞水—山阳成矿区西部,是一个受多级断陷盆地控制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而这种矿床的成矿条件非常有利于铜的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根据矿床成矿元素分带特征,结合电阻率异常预测,矿床北部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体的远景。
2007年03期 No.121 257-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王超;孙华山;曹新志;
在分析矿区内含金黄铁矿脉的产出特征以及镜下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水压致裂的原理来解释矿化细脉的成因,并结合控矿构造的演化,进一步阐述超高压流体的保持与释放机制,重新认识了成矿初期阶段中形成的自形粗粒黄铁矿与金富集之间的关系。
2007年03期 No.121 26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卢光辉;
马雄金矿是桂西北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后认为,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等控制,矿石类型有硅质矿石、粘土质矿石、黄铁矿质矿石和砷质矿石,元素组合标志以A u-A s为特征,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褪色化为特征,并总结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2007年03期 No.121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王荣全;葛之亮;贾继标;
庞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受断裂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其矿种及其成因在冀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从阐述庞家沟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入手,分析、研究其矿床成因。结果认为,该矿床为燕山晚期热液矿床。
2007年03期 No.121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董光贵;
塘新寨金矿位于赖子山背斜北西端。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目前已探明,该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矿化体。因此,加强本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有望获得的更大找矿突破。
2007年03期 No.121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仕竹焕;董家龙;杨松;
通过对云南省砚山县红舍克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区沉积型铝土矿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基岩升隆、剥蚀,含铝矿物风化堆积;(2)切割、夷平和喀斯特化,含铝矿物迁移、脱硅,形成红土化堆积;(3)沉积、海解、去硅、铝土富集。而堆积型铝土矿床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经近代岩溶化阶段所形成的次生淋滤矿床。地层层位、古侵蚀面、褶皱构造及地形地貌是该区寻找铝土矿的重要标志。该区铝土矿资源前景乐观。
2007年03期 No.121 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罗建安;杨国才;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长山—城门湖背斜和NEE向、NW向、NNE向三组断裂有关,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深源性。矿床为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带状及席状。通过对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矿床的成因。其结果认为,城门山铜矿床为燕山早期晚阶段及晚期早阶段中酸性钙碱系列岩浆的多次上侵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的铜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
2007年03期 No.121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徐积辉;李传明;陈小惠;
阐述了银山铜-铅-锌矿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介绍了该矿接替资源定位预测实践中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果。
2007年03期 No.121 28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李德胜;王志峰;
近十几年来,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陆续找到一批大中型铜、钼、铅、锌、银矿床和有望矿点。该区受燕山期构造活化作用的影响,广泛分布火山岩浆杂岩带,在NW向横向构造发育的隆起部位形成多金属矿床。通过总结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下一步找矿方向。
2007年03期 No.121 29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尹煜春;
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属于受火山机构控制的陆相次火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以次斜长花岗斑岩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分布的内外接触蚀变带中。研究认为,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特别是次火山活动最强烈时期形成的多期次浅成—超浅成相中酸性次火山侵入体与铜-钼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石英-钾长石化及石英-绢云母化等交代型分带明显的面状蚀变晕等均是区域内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找矿标志。
2007年03期 No.121 298-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池贵军;张国玉;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Ⅹ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银矿化积数呈明显带状分布,集中了矿体品位与厚度的分布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矿体形态,特别是矿体的分枝情况。这对研究该区赋矿断裂的特征和勘探工程布置甚至储量计算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03期 No.121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杨明德;黄杰;蔡宏渊;
简要阐述了珊瑚钨-锡矿区地质概况和成矿规律。根据该矿区及外围历年地质勘查及科研成果、矿山开采和生产勘探实际情况以及对珊瑚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我国华南钨-锡矿床成矿理论作指导,进行矿区深部及外围钨、锡资源二轮找矿远景预测,提出了四个钨、锡成矿预测区和一个成矿远景区的展望。
2007年03期 No.121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聂荣锋;卢克豪;
20世纪60年代,地质勘查部门曾运用"等距离控矿构造"理论找到了木梓园半隐伏钨-钼矿床。目前,随着矿山生产中段的不断延深,井下各种地质体现象的不断揭露,矿山地质工作者运用"侧列式"成矿地质规律在该矿体340中段以下又找到了南组内接触带矿体,获得较好的地质探矿效果。对这一找矿成效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其构造控矿的等距性和斜列对称性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其他脉钨矿床深边部的地质找矿。
2007年03期 No.121 3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张金明;
详述了大吉山钨矿成矿地质背景及其含钨石英脉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归纳叙述了其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依据,阐明了工程实施中所采集的地质信息和即将见矿的初步预测,初步探讨了项目开展的实践与认识,为相同地质条件的成矿靶区提供了可类比的预测实例,以期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探索一条新思路。
2007年03期 No.121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郭建卫;贺淑琴;白风军;
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区的矿体受NW向或NWW向断裂带及其次级糜棱岩带、构造岩浆岩带的控制,通过对该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提出该区的找矿方向。
2007年03期 No.121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伍静;喻亨祥;刘耀辉;
研究认为,那必锰矿为次生淋滤及堆积型矿床,其产出特点为:矿体主要产于紫色含锰硅质岩段(D3l3)中,并受破碎带及层间裂隙控制,似层状产出,沿倾斜方向,延伸一般不会超过35m。其富集规律为:铁、锰矿沉积关系密切,菱锰矿与褐铁矿共生,但在表生淋滤环境下两者往往分离,锰质淋移至深部,而铁质则富集于上部。因此,含锰褐铁矿矿体常产于锰矿体的上部,可成为锰矿找矿的一种地表直接标志。
2007年03期 No.121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陈忠书;赵俭文;
聚矿构造有利于大中型内生矿床的产出。初步研究了独山背斜的聚矿构造特征,预测在该背斜及南部外围自北向南还有寻找大中型锑、铅锌、汞矿的可能。
2007年03期 No.121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程小珍;宋雷鹰;赵英福;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西旗)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地,有完整的与次火山岩相有关的成矿地质条件。阐述了该地区中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类型特征及两个典型矿床的主要矿床地质特征。同时对与次火山岩有关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2007年03期 No.121 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刘方杰;秦西社;黄长青;
文章是译者根据前往澳大利亚考察时带回的W a llaby特大型金矿材料整理翻译而成。文中对W a llaby金矿的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式的表述值得我国同行借鉴和学习,其工作方法及找矿思路特别有利于我国勘查部门开展隐伏金矿的找矿。
2007年03期 No.121 338-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肖文丁;肖太阳;
利用生物冶金的方法,将不溶性磷源转化为水溶性或枸溶性磷源,从而提供了一条利用低品位磷矿的新途径。讨论了生物和微生物在磷化工中的研究与应用,介绍了用自制菌磷肥在田间试验所取得的结果,提出了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处理低品位磷矿而直接生产磷肥的技术路线。
2007年03期 No.121 36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邹凯旋;王桂英;曾志江;
在18℃的低温条件下,从不同菌源中富集、驯化、筛选得到两株高效苯酚降解菌株A 4和B 14,在转速为150r.m in-1、温度为18℃、pH为6~9的条件下,两株菌对苯酚起始浓度为300m g/L的苯酚降解率分别为90.43%和99.02%。在中性条件下,对苯酚起始浓度小于300m g/L的苯酚降解率均保持在98%以上。经形态特征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A 4为微球菌属,B 14为假单胞菌属。对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两株菌最适生长的pH值为6~9,A 4菌株比B 14菌株具有更广泛的pH适应性;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随着生物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投菌量大于5mL.100 mL-1时,苯酚降解率接近100%;两株菌在通气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对苯酚的降解率及其生长情况明显优于缺氧条件。通过对比实验,A 4菌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强于B 14,而后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前者。
2007年03期 No.121 36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李勇;周明芳;李赋屏;李毅;
运用Robert Costanza和Ralph d'Arge等人提出的生态效益评估模型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对朝阳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预测评估。得出朝阳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增量为9,774,032.46元,矿区总体环境可在2007年进入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认为,只有恢复朝阳煤矿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好地区的森林资源,才能实现矿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03期 No.121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杨涛;鞠明辉;戴塔根;武国辉;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的本质是妥善解决社会总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以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从规划措施、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协调发展地质公园人地关系的策略。
2007年03期 No.121 375-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