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松;杨眉;叶德隆;邰道乾;任迎新;
路迳岩筒属火山通道相,由金伯利质煌斑岩、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组成,富含幔源橄榄岩包体、普通辉石巨晶和岩球。造岩矿物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金云母,深源特征指示矿物有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铬尖晶石和镁钛铁矿。岩石化学组成超低SiO2,低MgO,高Al2O3,富碱,富挥发组分。轻稀土元素富集,相容元素贫化,不相容元素明显富集。岩浆起源深度约85km。其中:岩体产状,富含包体、巨晶和岩球,岩石结构和构造,矿物组成,岩石化学组成超低SiO2、富碱、富挥发组分等特征与金伯利岩相似;但岩石化学组成高Al2O3,低MgO,K2O低于Na2O,REE和LREE/HREE偏低,部分微量元素的亏损或富集,金云母成分富TiO2,富TFeO,贫MgO,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铬尖晶石和镁钛铁矿的Cr2O3含量偏低,岩浆起源深度较浅,均与金伯利岩有重大差异,而更接近煌斑岩类。研究认为,是幔源岩浆岩的一种新类型,岩石名称界定为金伯利质煌斑岩。
2007年04期 No.122 38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刘明;彭省临;王力;杨斌;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该带中锡、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凹陷带内矿体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认为,凹陷带矿体是多种成矿物质来源,经历多种地质作用、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矿床,接触-凹陷带锡-铜矿体形成主要与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其次与印支期海底火山-沉积与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
2007年04期 No.122 395-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 袁士松;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成矿元素含量分析,厘定了泥盆系三河口组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后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有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特征;成矿热液来源具有岩浆热液、地下热卤水、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模式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的特点。
2007年04期 No.122 404-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曾道国;张应文;刘开坤;
阐述了前人对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矿体产出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地质认识。通过对该铅-锌矿区的F2断层的走向延伸及规模、榨子厂的采矿情况、猫猫厂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产状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和研究与分析,结果认为,矿区NE与NW向断裂构造是两个独立的控矿系统;猫猫厂浅部铅-锌矿体产于F1断层下盘,F1断层应为导矿构造,而非容矿构造;与滇东北矿山厂、麒麟厂铅-锌矿的对比而具有共性,但个性更明显;对猫猫厂—榨子厂矿区的找矿前景不应盲目乐观,但也不应放弃深部探索。
2007年04期 No.122 410-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张信;
通过对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对岩(矿)石同位素、稀土元素、成矿温度等地球化学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认为,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受深部隐伏的深大断裂控制,可能与黄岗梁矽卡型铁-锡矿床同属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并认为,在该成矿带上及大井矿区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007年04期 No.122 415-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杨根生;黄超勇;王秋云;班宜红;师书冉;付治国;
通过对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找矿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如下规律:1)河南省钼矿床属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的一部分;2)在地槽活动带的边缘区的构造-岩浆岩带是钼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3)成矿母岩是主要控矿因素,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4)区域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是成钼小岩体的母岩,而成钼小岩体又是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7年04期 No.122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黄杰;刘耀辉;莫江平;
桂北宝坛地区发育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体,分为第一期(Ⅰ)的层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和第二期(Ⅱ)的岩盆状中基性杂岩体。第二期岩浆活动为多中心式侵入,具有良好的深部岩浆熔离分异作用和铜镍成矿的地质条件。同位素年代学揭示,铜镍硫化物成矿为两期成矿,建立了两期多阶段的成矿模式,研究指出,在岩浆穹窿构造底部及下伏岩浆侵入通道及附近的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成矿场所。
2007年04期 No.122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王昊;徐刚;路坦;刘旭;瞿东旭;
河南省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是在朱阳关—夏馆韧性剪切带北侧的祁子堂-夏馆-板厂-双槐树-官坡Au-Ag-Cu-Pb-Zn-Hg-Sb成矿带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该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二郎坪群(Pz1er)内,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成矿热液则是由变质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首次提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矿床。
2007年04期 No.122 429-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何海洲;张起钻;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溶地貌、气候与水文等因素控制。通过对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地质异常的分析和识别,利用G IS技术圈定铝土矿找矿的有利地段,并预测其资源潜力。
2007年04期 No.122 436-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张梅芬;刘建华;肖文进;杨自安;
以纳日贡玛斑岩型钼铜矿床为例,对青海省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含矿建造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省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岩浆岩带、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划分出有远景的五大斑岩型铜矿成矿带。
2007年04期 No.122 440-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李毅;苏夏征;陈大经;戴塔根;
研究区硅质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岩石中矿物成分主要为玉髓及石英,具细粒—显微晶质或显微隐晶质结构及球粒结构,并具块状、条带状、纹层状构造。对硅质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Al/(Al+Fe+Mn)比值、Fe/Ti-Al(Al+Fe+Mn)关系图、Al-Fe-Mn三元图解特征及Fe-Mn-(Cu+Ni+Co)×10三角图解综合研究表明,广西热水沉积矿床中的硅质岩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产物。
2007年04期 No.122 445-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胡庆雯;
博古图萨依金矿床位于中轴断裂北侧火山沉积盆地中,具有在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的构造、岩相、岩浆岩三相结合的控矿特征。通过对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总结,探讨了金矿床(矿体)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地层(大哈拉军山组)、构造(交会区各类构造)、岩性(凝灰角砾熔岩)、次火山岩(钠长斑岩)、载体(石英脉)、蚀变(粘土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六大因素组合是博古图萨依金矿的宏观判别标志。
2007年04期 No.122 45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张国玉;
1066高地铜-金-银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四条矿脉发育于燕山晚期花岗岩(5γ3)岩体与光华组(K1gn)酸性火山碎屑岩地层内及其接触带附近。研究认为,该矿床的矿体形态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NW向及近SN向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该矿床的成矿类型主要为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
2007年04期 No.122 456-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敬荣中;黄永平;卢宗柳;
大厂矿田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有其特殊性,即碳质页岩分布极广。以往该矿田的地球物理找矿研究在方法的投入、资料的解释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找矿效果并不理想。文章认为,选择抗干扰能力强、勘探深度大的地球物理新的技术方法,并采用较为先进的定量解释手段,对异常体进行客观的评价,是取得好的找矿效果的关键。研究结果提出,大厂矿田物探找矿应以主动源大功率电磁法及地下物探方法组合的地球物理方法。
2007年04期 No.122 46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肖美英;朱谷昌;杨自安;邹林;张普斌;
以1/5万青海省野马泉地区图幅范围为研究区,利用TM遥感数据,针对研究区普遍存在的矿化蚀变现象,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后认为,"主成分分析+比值"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植被的干扰,而且还提取出与金属矿化有关的铁化蚀变异常。同时,结合地质矿产、物化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圈定出了2处找矿靶区。经过野外实地查证,提取出的铁化蚀变异常与已知矿(床)化点十分吻合,而且还新发现了一处找矿线索。这为该区进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
2007年04期 No.122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石菲菲;朱谷昌;杨自安;张普斌;张建国;
运用Vulcan三维可视化软件,对锡铁山铅-锌矿区3062m中段以下05~75线之间的主要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全方位、真实地表达近年来的地质勘探成果,并通过储量计算与找矿预测,为下一步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矿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2007年04期 No.122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