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与地质

矿产与地质

  • 地质工程一体化对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效益勘探开发的启示

    钟超;陆敬安;康冬菊;肖波;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具有埋藏浅、弱胶结、未成岩等特点,降压开采过程可能会导致工程地质风险的加大,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因此,权衡产能需求与工程地质风险对于延长开采周期、保障开采安全尤为重要,有必要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探索出一条提高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效果、有效降低工程作业成本的新途径。文章介绍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剖析国内外典型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实例,围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面临的挑战和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发展现状,对构建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采技术和经济技术评价体系(多井综合评价技术、产气潜力评价技术、靶点垂深预测技术)提出建议,基于“地质数据集成—研究平台—决策中心”架构,阐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化建设思路,为未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效益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03期 v.38;No.225 37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格鲁吉亚地质矿产资源与矿业开发概况

    郝学峰;张晋;赵建粮;

    格鲁吉亚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地处欧亚交界,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该国矿产主要有锰、铜、铁、铅、锌等,其中有世界闻名的“齐阿图拉”锰矿区,一直是高品位锰矿的主要生产地。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格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文章依托“一带一路”矿产资源信息采集与综合研究项目资料及对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对格鲁吉亚的地质矿产、矿业开发现状进行综述,总结该国矿产分布规律,并分析了该国矿业投资前景,为我国投资格鲁吉亚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议。

    2024年03期 v.38;No.225 38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西秦岭徽县洛坝铅锌矿床成因新认识

    胡文荣;温志亮;

    甘肃省徽县洛坝铅锌矿床是西秦岭地区西(和)—成(县)铅锌矿田较为代表性的矿床之一,目前控制矿床规模达大型。但对矿床成因的研究明显不足,研究者对该矿床的成因有岩浆热液型、层控型、沉积-改造型等不同的认识。近年来作者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成矿理论,通过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作用等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较为复杂,并非单一矿床类型,并具多期成矿的特点,洛坝铅锌矿床是多阶段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晚期的构造、岩浆热液对成矿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晚期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形成的成矿热液对早期的成矿物质(初始矿体)改造最终形成了富而大矿体,具有叠加型矿床的重要特征。因而,研究认为洛坝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应属叠加型(复合/改造)矿床。

    2024年03期 v.38;No.225 38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广西平南县马安肚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林剑飞;李尚军;朱肖敏;

    广西平南县马安肚稀土矿是位于南岭成矿带六万大山凸起的北东部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为在该地区更好的找寻勘探同类型矿床,对马安肚稀土矿床开展研究。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矿化富集规律以及控矿因素对该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体赋存在六陈岩体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的风化壳中,矿体所赋存的风化壳大片连续,矿体随着地貌形态起伏,从山顶到山脚,矿体一般由厚变薄,品位也随之变低,风化壳越厚越完整,解离程度越好的地段矿体质量越好等,并认为矿床的形成受母岩稀土丰度、气候、稳定构造环境等因素影响,矿体的形态与品位受地貌和风化壳厚度、pH值、矿物解离程度等控制。并以此建立了找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及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396-40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滇西蚂蚁堆稀土矿区地貌单元划分及其控矿作用

    杜小波;包大林;廖志凯;洪鑫科;覃勇凯;张兴桐;张黎;官斌;

    滇西蚂蚁堆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中南段,属中等切割的中山地貌区,地形呈阶梯状起伏。据古夷平面划分为2个一级地貌单元,每个地貌单元进一步划分为缓坡地带和陡坡地带。该区为临沧花岗岩体分布区,其中三叠纪黑云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是稀土元素(SREO)赋矿层位,经过对该区花岗岩风化壳施工探矿工程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分布在Ⅰ级夷平阶地缓坡地带。地形地貌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控制极为明显。蚂蚁堆地区地貌单元划分及其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控制作用,可为同类矿床地质勘查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402-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基于地质多源信息的三维建模应用于露天矿山资源储量分割估算

    宋涛;王洪智;包怡;王文涛;许元顺;刁谦;

    矿山非法开采损害评估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因常遇到矿权多期流转、采矿资料遗失及矿坑充填废石积水等问题而难以界定主体责任。为明确某矿山多期采矿主体的责任,采用无人机航测、无人船水下测绘、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及钻探工程等多种地质手段获取多源信息,建立矿山现状三维地质模型,结合以往地形数据和勘探资料建立多期三维曲面模型,获取多期资源储量分割计算的边界,采用块段法计算各期次消耗的资源储量。经计算获得了5个期次的资源储量数据、围岩开采量以及矿坑内各种堆填物体量,可为矿山损害评估和修复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基于地质多源信息的三维建模开展露天矿山资源储量分割估算方法在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山修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2024年03期 v.38;No.225 408-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 东昆仑八宝山盆地上三叠统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徐永锋;郭敏;陈建洲;薛晟;巩志远;晁海德;

    为探讨八宝山盆地上三叠统页岩气的成藏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剖面测量、二维地震、调查井施工、录井、解析、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等工作,对研究区八宝山组的形成背景、泥页岩规模、生烃条件(TOC、R_o、有机质类型)、储集条件(矿物特征、储集空间、孔结构参数)、含气性、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东昆仑八宝山盆地三叠纪以来经历了基底形成、断陷演化及隆升改造三个演化阶段,昆中、昆南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格局,在晚三叠世断陷期沉积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的泥页岩夹砂岩、粉砂岩,受沉积相控制,自山前向盆地内泥页岩厚度逐渐增大,大部分地段累积厚度超过300 m,有效厚度在16.24~79.63 m之间,为八宝山组页岩气聚集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2)井内714件样品的TOC含量分布在0.01%~49.14%,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R_o在2.37%~3.45%,泥页岩有机质含量、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生气条件优越;(3)八宝山组上段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40.83%、46.06%;八宝山组下段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39.62%、47.08%,与Barnett页岩、Marcellus页岩及四川盆地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相比,脆性矿物含量略低,黏土矿物含量稍高。八宝山组上、下段含气量平均为4.19 m~3/t、5.44 m~3/t,泥页岩中发育大量微裂缝、溶蚀孔隙、裂缝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等,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平均值分别为6.940 3 m~2/g、0.011 6 cm~3/g、8.513 8 nm,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和吸附;(4)埋藏史、生烃史结果显示:八宝山盆地具有早期浅埋、中期深埋、晚期抬升的特点,上覆侏罗系羊曲组的硅质砾岩、碎屑岩及新生代沉积地层广泛分布,作为区域性盖层对页岩气藏起到了很好地封盖作用,综合研究认为八宝山盆地页岩气资源远景广阔。

    2024年03期 v.38;No.225 418-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2K]
  • 河南南阳地区某萤石矿地质调查及找矿远景预测

    张六虎;李明;丁小燕;

    文章以河南南阳地区某萤石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萤石矿的找矿标志。根据勘查工作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及控矿条件特征,发现矿体产状与断裂构造基本一致,勘查区的萤石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在F_1、F_2、F_6和F_7断裂构造带中共圈出四个萤石矿体。矿体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矿石类型为萤石—石英型,萤石品位较稳定。对勘查区内的萤石矿潜在矿物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估算潜在资源量(CaF_2矿物)8.3万吨,矿石总量22.9万吨,CaF_2矿物量平均品位为36.24%,平均厚度为1.58 m。希望该研究可以为该地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采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434-44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浙江青田县山口矿区叶蜡石矿蚀变分带特征及矿床成因

    于春;杨仲可;白全巍;

    在分析总结浙江青田县山口矿区叶蜡石矿床特征和蚀变分带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口矿区自上而下分为4个相带,即石英相带、叶蜡石石英相带、绢云母石英相带、黄铁矿石英相带,叶蜡石矿主要分布在叶蜡石石英相带,呈似层状,控矿因素为火山构造洼地、火山碎屑岩、潜火山岩等,矿床类型为火山气成-热液交代蚀变型矿床。

    2024年03期 v.38;No.225 44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 非洲肯尼亚巴林戈硅藻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覃家桥;叶有乐;雷达;黄文科;叶志欣;

    为了提高对肯尼亚巴林戈地区硅藻土矿详查成果的认识,对肯尼亚巴林戈地区硅藻土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初步分析了非洲肯尼亚巴林戈硅藻土矿床的成因,总结了该地区硅藻土矿床的找矿标志。结果表明,该硅藻土矿产出于新近系上新统火山岩中未分化沉积物互层中,研究区内含矿层总体呈北西向带状展布,倾向北东,分布长8.07 km,宽1.0~2.39 km,面积约13.8 km~2。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玄武岩有关的陆相沉积型硅藻土矿床。该地区硅藻土矿的找矿标志为:东非裂谷系东支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地势平缓的丘陵区、大面积新近系上新统地层分布区、新近系上新统火山岩中未分化沉积物互层中的赋矿层位。研究成果可为东非裂谷系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寻找硅藻土矿床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454-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关于堆积型铝土矿“含矿率”单位的问题探讨

    孙春雷;薛亚飞;

    在堆积型矿产勘查中“含矿率”是资源量估算重要的计算参数,实际勘查过程中存在“含矿率”单位不统一的问题,造成非地质勘查方面人员在查看勘查报告中存在困惑。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堆积型矿种“含矿率”进行比对分析和演算,表明“含矿率”单位用百分比(%)取代千克每立方米(kg/m~3)具有可行和可操作性,更方便直观,并建议对矿产勘查规范中的“含矿率”单位进行更正。

    2024年03期 v.38;No.225 464-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岩石矿物研究

  • 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龙正江;赵勇;毛世丽;何国祥;

    稀散金属锗(Ge)、镓(Ga)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煤中分布较为广泛。为查明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富集情况及控制因素,笔者基于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地质勘查资料,分析二叠系龙潭组煤中Ge、Ga的分布情况并总结其赋存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煤中Ge、Ga的影响因素并讨论其地球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平均含量分别是3~4μg/g、5~11μg/g,均为正常水平;含煤岩系垂向剖面上,Ge平均含量较为稳定,Ga平均含量则具“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潮坪-海湾成煤环境有利于Ga的赋存;镜质组为影响煤中Ge赋存的主要因素,煤中Ga的赋存主要受到灰分(黏土类、硫化物类矿物)影响,而煤层厚度及变质程度对煤中Ge、Ga赋存无明显作用;煤中Ge具有亲有机质的特性,或以Ge的络合物形式赋存于镜质组中;煤中Ga呈无机亲和性,或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黏土类、硫化物类矿物中。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在川南煤田寻找“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468-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灰岩特征与高反应活性生石灰关系研究

    朱敏杰;伍静;荣权;杨泽豪;朱勇;

    高活性生石灰既是钢铁生产中重要的助溶剂和造渣材料,也是生产高品质纳米碳酸钙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前人研究发现生石灰反应活性除与原料灰岩纯度相关外,还受其他不明因素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石灰反应活性与灰岩的其他特征关系,对广西9个灰岩矿床11组灰岩样品开展物相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石灰T60值测定,以揭示生石灰T60值与灰岩CaO和MgO含量、灰岩结构、灰岩方解石粒径以及灰岩煅烧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碎屑结构灰岩比其他结构灰岩更有利于生产高反应活性生石灰;(2)碎屑结构灰岩碎屑中方解石平均粒径越小,越有利于以更低能耗生产高反应活性生石灰;(3)在灰岩w(CaO)>54.0%条件下,生石灰T60值与灰岩CaO和MgO含量关系较弱。研究成果可为圈定优质灰岩矿床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476-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鄂尔多斯盆地宁东石槽村地区直罗组沉积体系与铀矿化关系

    芮婷;职荣军;王海波;周文生;窦志娟;马杰;赵德才;

    宁东石槽村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马家滩地段,在直罗组地层中发现一定规模的铀矿化,其中工业矿体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为探讨直罗组沉积体系与铀矿化关系,通过对直罗组地层进行岩石学、测井、沉积物粒度、孢粉化石研究,明确了石槽村地区直罗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石槽村地区直罗组早期属于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温带型气候,有逐渐向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转变的趋势。直罗组为河流沉积体系,直罗组上段及下段上亚段时期为曲流河沉积,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时期为辫状河沉积,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辫状河河道充填砂体中。

    2024年03期 v.38;No.225 483-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物探与化探

  • 广西金牙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宫研;庞宏海;韦良喜;张珩清;覃良朝;

    为了研究广西金牙地区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方向,在该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对10 083个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Au、Ag、Cu、Pb、Zn、As、Sb、Hg、W、Sn、Bi、Mo、Cd、Co、Cr、Ni、Ba、V等十八个元素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平均含量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元素R型聚类分析及元素异常特征,圈定了34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依据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分布情况等,划分出了5个卡林型金矿找矿远景区。对今后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找矿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4年03期 v.38;No.225 492-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湖北大冶黄龙山—双港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李晶;朱柳琴;卢鹏;闫芳;刘博;魏克涛;蔡恒安;王宇;姚艳桥;黄婉;

    通过对黄龙山—双港口地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分析,探讨黄龙山—双港口地区元素含量、分布及组合,将区内元素分为Cu-Pb-Zn-Au-Ag-As-Sb中低温组合和W-Sr-Co-Mo高温组合,发现石英闪长岩、栖霞组中Cu、Au、Ag、Pb成矿可能性最大。通过计算各元素异常下限,圈定3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结合地质物探综合分析圈定王家洞和刘家垄2处重点找矿靶区,其中刘家垄找矿靶区钻探工程验证发现铜矿体。

    2024年03期 v.38;No.225 50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河南桐柏县栗园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

    柴银红;郭鹏;李文涛;陈君莉;

    栗园金多金属矿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北秦岭褶皱带南缘。通过1:1万土壤化探测量及槽探、钻探工程等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研究区内找矿突破。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栗园金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为古元古界雁岭沟岩组,金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初步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编号分别为A、B),经工程验证在靶区A内发现2条含金矿化体,综合分析认为两处靶区深部均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2024年03期 v.38;No.225 512-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广域电磁法在小秦岭地区的方法试验

    徐坤;常钰斌;刘会毅;

    小秦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大,矿区浅部资源现已基本枯竭,深部探测刻不容缓。为探讨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深部勘探效果,在该区开展了不同时段的广域电磁法测深剖面试验,同时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作为对比。通过视电阻曲线和反演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显示广域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大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在小秦岭地区不同时段观测重复性好、效果佳,揭示了断裂带的深部延伸情况,探测深度超过4 km。最后总结了广域电磁法在山区工作的经验及注意事项。

    2024年03期 v.38;No.225 520-526+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 甘肃白银市银硐沟铜锌矿多元信息找矿预测

    舒立霞;曹中煌;华二;叶聪林;邹璇;罗先熔;

    甘肃白银市银硐沟铜锌矿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文章建立一套适用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铅锌矿床物化探综合勘查模型,对研究矿区的深部进行找矿预测。本次研究在工作区内主要实施地球化学勘查(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和热释汞测量法)和地球物理勘查(高精度磁测法和大功率TEM法)等多种勘查技术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究。依托已知矿体剖面,在勘查区共圈出各类综合异常靶区9个,建立了该矿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2024年03期 v.38;No.225 527-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水文工程环境

  • 滇西北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基材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

    李博林;雷平;安源;杨继华;刘雅婷;陈晓雪;杨继清;

    工程建设的开发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岩质边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难。由于对于高海拔矿山岩质边坡的研究案例仍然很少,为了验证适合在高寒山区岩质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生态基材的抗冲刷性能,本文采用小车边坡模拟试验进行了生态基材冲刷试验。首先测量了生态基材冲刷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然后计算了坡体的抗冲刷强度,最后讨论了坡度、降雨强度、植物种类对坡体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现场试验,检查基材抗冲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不同降雨强度下模拟边坡的抗冲刷性能指标,可以发现随着降雨强度增加,模拟坡体的径流量、侵蚀量会明显增加,坡体抗冲刷强度指标会明显下降;在同等条件下,模拟45°坡面比模拟60°坡面的径流率要高,但是侵蚀率要低;护坡植物能有效提高坡体的抗冲刷性能,不同植物的搭配对于边坡的抗冲刷性能有不同影响,从试验结果来看,混播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效果明显强于单播黑麦草。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山区岩质边坡的生态基材抗冲刷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及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03期 v.38;No.225 534-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 某失稳边坡的稳定性及加固效果研究

    张松;杨涛;伍砥柱;王重庆;张平;关鹏;

    以某公路失稳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Bishop法计算了边坡5个代表性剖面的稳定性系数,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了“削坡+锚杆格构梁+排水沟+坡面绿化”的边坡治理措施。为验证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稳定系最差的I-I’剖面为例建立三维网格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边坡位移量分布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边坡加固前,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分别为26.3 mm和28.9 mm,最大竖向位移量分别为19.2 mm和22.1 mm;边坡加固后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0.7 mm和11.5 mm,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14.3 mm和16.8 mm。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加固后对比加固前坡面位移分别降低了40.56%和39.83%,坡体位移分别降低了54.37%和58.13%。对比加固前和加固后的坡体位移结果可知锚杆格构梁加固有效抑制了坡体变形。加固后的坡体地表位移监测结果均在安全范围内,表明所提出的边坡加固措施对该边坡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本研究可为类似边坡加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543-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 山东冠县土壤砷元素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王学民;赵涵;郭亚峰;赵延玲;魏仁远;周波波;郭正武;

    砷(As)作为土壤中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当人体摄入超标时,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以冠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研究区5 222件土壤样品,通过分析获取了其中As的含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土壤As的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了土壤As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的含量值普遍高于山东省背景值,造成分布差异的原因为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影响;潜在生态风险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As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轻微等级;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手口摄入是As的主要暴露途径,研究区土壤As针对不同人群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处于较低的风险范围内,但儿童的非致癌风险相对较高,应提高关注。

    2024年03期 v.38;No.225 55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 宁夏主要煤田原煤、煤灰中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及煤炭燃烧对室内放射性环境的影响

    杨秀龙;李佐有;席建建;叶敏生;窦志娟;刘士杰;

    选取宁夏主要煤田煤炭为研究对象,开展煤炭室内燃烧实验,研究各煤田原煤、煤灰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富集效果,评价煤炭燃烧对室内放射性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宁夏主要煤田原煤中放射性核素水平:石嘴山煤田>宁南煤田>宁东煤田。煤灰中石嘴山煤田煤灰放射性核素整体含量高于宁东煤田及宁南煤田,宁南煤田放射性核素~(40)K比活度略低于宁东煤田外,~(238)U、~(232)Th、~(226)Ra比活度均高于宁东煤田。(2)通过对比各煤田煤灰中放射性核素富集因子,可以发现香山煤田煤灰中放射性核素富集水平最低,石嘴山煤田次之,富集效果最好的为宁东煤田。(3)与未开展煤炭燃烧实验相比,煤炭燃烧可以提高居住房间室内放射性水平。

    2024年03期 v.38;No.225 563-566+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贵州纳雍县沙包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何进;王江瑞;穆启超;

    贵州省西部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多高山峡谷,以大型、中型地质灾害为主,隐患点密度相对低,在城镇尺度上历史灾害数据较少,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等自上而下的推理分析方法,在小区域易发性评价中有更好的适用性。研究以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重点区域为例,探索基于斜坡单元的适应城镇尺度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所提出的斜坡单元划分标准,研究区共划分斜坡单元326个;(2)研究区共划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6个(计30个高易发斜坡单元),分布面积4.036 km~2,占工作区比例为8.4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区域;(3)较高易发区(B)33个,分布面积9.21 km~2,占工作区比例为19.18%,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区域。

    2024年03期 v.38;No.225 56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方法与技术

  • Oruxmaps软件结合Global Mapper软件在矿产资源行业并购中的应用

    赵辉;张国志;

    纸质地质图结合手持GPS,采用手工方式野外记录的传统地质调查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在矿产资源并购项目中,运用Oruxmaps、Global Mapper等软件,可以制作适应地质调查工作所特需的离线地质图,实现地质图、GPS定位、路线轨迹记录、文字记录、影像记录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路线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024年03期 v.38;No.225 578-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基于构造导向滤波技术的断层识别方法研究

    强娟;张宪旭;张毅;邓长生;杜永慧;

    断层是良好的导水通道,其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查明地下断层的发育情况对煤矿防治水害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勘探方法是对地下断层解释的重要手段,地震解释工作使用的地震数据必须具有一定的信噪比,但目前所使用的去噪方法具有提高信噪比的同时破坏断层等非连续性信息的缺陷。文章以倾角相干数据为基础求解地层的倾角信息,在倾角信息约束下沿地层倾向进行去噪,提升去噪效果;利用多窗口自适应滤波技术,对断层等边缘信息进行检测,实现在去噪的同时保护非连续信号不被破坏。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表明,方法实现了在提高数据信噪比的同时提升对断层的识别能力。

    2024年03期 v.38;No.225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钽铌尾矿中的钾和钠

    谷娟平;曾志平;黄环;

    文章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钽铌尾矿中钾和钠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硝酸、氢氟酸和硫酸溶解后,加入氯化锶消除测定钾和钠时的电离干扰及钾钠之间的相互干扰,以盐酸为介质,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钾和钠。该方法钾、钠的检出限分别为0.047 mg/L,0.015 mg/L,特征浓度钾为0.053 mg/L/(1%A),钠为0.026 mg/L/(1%A),方法的精密度钾为1.53%~2.14%,钠为1.30%~1.91%,样品加标回收率钾为96.7%~102.0%,钠为96.4%~103.3%,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良好的准确度,能够满足铌钽尾矿中钾和钠元素含量的测定。

    2024年03期 v.38;No.225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Apriori算法在重庆垫江南部土壤养分元素组合研究中的应用

    侯典吉;雷冲;王凯伟;蒙丽;

    研究基于重庆垫江南部地区3 250份土壤表层样品的54类地球化学数据,应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研究,尝试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取出隐藏在数据集中的土壤养分元素与其他各元素之间的组合规律,为垫江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土地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Apriori方法进行的重庆垫江南部土壤元素数据分析最终反映出各元素之间共存在八种关联关系。Fe、Zn、Co、V、Mg、Cu六类土壤养分元素的关联性极强,会出现共同富集的现象;土壤中Mo、Ca元素的缺乏与Li、I、U、P元素的匮乏存在一定关联;其他土壤养分元素则相对独立,无法建立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联规则。相较于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关联规则算法具有快捷、准确、完全基于数据深入挖掘等特点,对于未来土壤养分元素多寡的指示以及富集等级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2024年03期 v.38;No.225 594-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青海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处理方法研究

    李玉梅;

    在对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过程中,采用准备工作→数据收集→价值估算→成果汇总→检查验收的清查方法流程。针对清查过程中出现的耗费时间长、部分实物量清查信息缺失、部分数据缺失或不完善等问题,在利用现有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同仁市清查所采用的宗地图斑编号、不动产数据偏差处理、无矿区范围的处理、矿区范围重叠的处理、空洞无属性图斑处理等技术。通过对同仁市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开展实物量和价值量清查,得到了同仁市自然资源资产情况。结果表明,结合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实践,完成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清查工作的冗余图斑、数据空间信息要素层空洞区域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成效。研究成果可为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8;No.225 602-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 欢迎订阅2024年《矿产与地质》(双月刊)

    <正>《矿产与地质》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地质类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资讯网、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多次获得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奖。

    2024年03期 v.38;No.225 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下载本期数据